吃完飯,當即開始幫阿爺他們制作套管。 兩瓶啤酒也不耽誤干活。 從倉庫里拿出大小不一的重漂出來當做樣本,一般到了切鋸齒的時候,粗細都固定了。 他手藝也巧,根據漂肚大小,用鐵皮圈出來一個個鐵皮管,再給焊上。 這玩意一般人還真干不了。 最細的焊條,10A的電流,慢慢的焊接出一條線,再簡單把外面打磨一下。 形成卷之后,還得剪出鋸齒,然后試驗兩次。 “憨娃,你去我作坊那里,把曬干的蘆笛割點過來。”阿爺喊了一聲,自己在用剪刀調整鋸齒。 “哦?!?br/> 秦大河繼續制作,這些鐵皮管外形看上去基本一致,但大小可能就差個幾毫米。 手工漂想要保持精度的同時,還要耐用,這尺寸和鋸齒才是關鍵。 割完之后,正好能嚴絲合縫,再用膠水沾上就行了。 做工比較差的,鋸齒之間縫隙大,哪怕膠水沾上也會出問題。 稍微用個十天半個月,里面泡透了,吃鉛量就開始減小。 別的不說,八塊錢一根的價格,阿爺他們肯定要精益求精的。 隨著憨娃帶著蘆葦回來,他們當場開始試驗起來。 秦大河這邊還在繼續做其他型號的,剪齒和調整他也幫不上忙。 一共焊了三十個,干完他身上再次汗透了,廢掉的鐵皮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