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新的號碼
第1357章新的號碼
芬奇先生的問題當然不僅僅是需要鍛煉。
當年他的好友內(nèi)森在發(fā)現(xiàn)“機器”吐出的那些“無關號碼”預測到了普通刑事案件后,試圖說服nsa將其應用到預防犯罪領域。
結果遭到了斷然拒絕,而原因也很簡單。
對個人隱私信息的搜集許可是建立911之后頒布的《愛國者法案》基礎之上的,當然這只是一層遮羞布,但遮羞布也有其存在的意義。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說,即使你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拯救無辜者的生命。
nsa將和恐怖主義有關的號碼提供給cia或者fbi,阻止恐怖襲擊事件的時候不需要回答為什么。
號碼怎么來的?nsa如何確認這些號碼與即將發(fā)生的恐怖襲擊有關?
就算真有愣頭青特工和探員問出這樣的問題,也會被一句“國家機密”或者“你無權知道”給頂回去。
可涉及到普通人的刑事案件就又是另一回事了,通常意義上的“預防犯罪”指的是通過改善社區(qū)環(huán)境,提升就業(yè)率,增加公共區(qū)域監(jiān)控這些方式來降低犯罪率。
而不是說警探們等在辦公室里,在一張寫著嫌疑人或者受害者社保號碼的紙條出現(xiàn)在自己桌上之后,出門去阻止犯罪。
姑且不說犯罪過程被提前終止,有犯罪意圖但未能實施的嫌疑人是否有罪這種能讓各派法學門閥打破頭的命題。
僅僅是普羅大眾在得知自己隱私全方位無死角暴露在司法機關監(jiān)控之下的恐懼感,就能讓這個國家徹底翻天。
內(nèi)森是純粹的理工男思維,他的想法直接且單純。
大眾不理解,那就向大眾解釋清楚“機器”的黑箱原理,沒有“人”在窺伺他們的隱私,所有的邏輯判斷都是在一個“黑箱”中運行。
最后得出的結果也是由人去執(zhí)行判斷,完全不需要恐慌。
至于司法問題,無非就是立法討論,犯罪未遂也是有大量對應法律條文的,要做的無非就是完善這些法律而已。
在被nsa斷然拒絕之后,內(nèi)森內(nèi)心由于“機器”不停給出的“無關號碼”而備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