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交鋒
張經武不愧為積年老將,寥寥數語不僅將東府的指責消解,甚至翻轉過來將三州的示警以及一些亂象歸咎于當政者沒有軍事經驗,然后進一步引申為劃為軍州的提議。巧妙的是,此時宰執皆在,一旦動議成功,東府反而將失去三州之地的管轄權,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王參政意識到險惡,下意識想要反駁,奈何自身仕途并無軍事經歷,與張經武討論此事天然就弱了一籌,不甘地漲紅了臉。這時,其身后轉出一人,揚聲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懷化大將軍此言差矣,一旦將三州轉為軍州,其商業繁盛的局面勢必受挫,除軍戶外其余丁口必然內遷,自此三個錢糧豐足的中州勢必轉為人少窮困的下州。不僅如此,還要如威遠軍一般指定一個上州作為其錢糧供應之地,由此算來,只這一策,靡費的錢糧無數,使我大宋本已龐大的軍費支出雪上加霜。只怕金國還未到,我大宋財政就率先崩潰矣!”
關鍵時刻,曾任三司使的參知政事范廷樞站了出來,一言就擊中要害,成功使有些心動的官家皺起了眉頭。不僅如此,又一位紫袍大員站了出來,獨辟蹊徑,質問道:
“敢問懷化大將軍,你所說“恫嚇”,是確定了完顏宗弼此番異動只是來嚇一嚇我大宋嗎?如此大事,有何憑據?”
卻是銀青光綠大夫、權知京畿府視同參知政事的富彥國,精準地找到了張經武話語中的關鍵點,要求解惑,官家的目光也隨之投視而來。
樞密院眾人皆看向了連正卿,因為張經武所言的“恫嚇”判斷乃是李獨霜基于樞密院內部獨有情報判斷而出,要想解釋清楚必然要當場公之于眾,這個權力只有樞密使才有。
一直雙袖攏手,閉目養神的連正卿睜開了雙眼,轉過臉看向了常焯,卻不是李獨霜。常焯知其心意,頓時一個跨步,站了出來將之前李獨霜的分析與判斷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樞密院眾人卻沒有意外,因為連樞密此舉并不是在奪功,而是在保護李獨霜。因為事關兩府權力爭斗,一個正六品的副都承旨很容易被東府輕易吃掉,哪怕現在不發作,日后找個李獨霜任官的漏洞,一番操作之下,足可將其推下深淵。要是換成了樞密副使,那就不一樣了,反正樞密院必定要將此事原委密報給官家,李獨霜的功勞,誰也奪不走。
高層爭斗,就是如此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