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樞密院
二人走過大相國寺,就來到了大梁門。此門乃是與內城墻一起修建于三百年前,當時是作為汴京外城墻修建的,因此頗為雄偉堅固。
因內城有皇帝居住的宮殿以及達官貴人居住的各大坊,因此大梁門的守衛相比于萬勝門盤查得更為嚴格。不僅要查看身份腰牌,還要驗看隨身攜帶的物品。當吳佩甲的鋼刀被檢查出來時,守衛出人意料的要求查看購買憑證,待看到“趙氏鐵鋪”的畫押以及“龍鱗刀”的密文時,守衛當即點頭,令人放行。
待走遠后,吳佩甲低聲抱怨守衛只是裝模作樣,畢竟那畫押和密文乃是鐵匠鋪獨有的,那守衛不可能盡識天下商鋪,怎么會看出真假。李獨霜卻知其中關竅,他告訴吳佩甲,東府為了規范各行各業的經營,要求各自選出行會接受東府下轄的三司衙門的監督,而且每一個行會都有著自己獨有的畫押和密文,都會要求自己會內的商鋪成員們將行會畫押和密文糅合進自己的畫押和密文之中,以達到防偽的目的。因此,受過培訓的守衛肯定看到了“趙氏鐵鋪”的畫押和密文中屬于行會的特征,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只能起到一定的防偽作用,如有老謀深算之輩潛入行會竊得畫押和密文然后進行作假蒙騙過關,那也沒辦法。只不過當朝廷事后追查之時,這個行會大概率會倒大霉,就此解散也說不定。這就倒逼各大行會將畫押和密文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輕易不能示人,也就降低了為人盜竊的風險,這也是東府愿意看到的結果。
入得內城,道路兩側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寬敞闊氣的宅邸,每隔一段距離就被高大的坊墻隔開,劃分成了一個個規整的,大塊的聚居地,每一塊聚居地與大道連接部都樹立著石碑,寫著坊名。
一路走來,“常樂坊”、“興國坊”、“壽昌坊”乃至于“銀魚坊”依次進入了李獨霜的視野。李獨霜的視線在“銀魚坊”的石碑上停留,他還記得御史臺殿中侍御史陳中典就住在這里,當年遇刺的景象歷歷在目,那時的自己可以說是毫無自保之力。
自己這次回京正好可以算一算舊賬。
此時已近未時,在“壽昌坊”的旁邊現出了一座平平無奇的官廨,兩座老舊的石獅子無精打采地守在門前。斑駁錯色的門前紅柱上則有一副對聯,上書:
“向西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門楣上有一塊素色牌匾,寫著“樞密院”三個楷體大字。
門口有十數名精悍地士卒守衛著,卻也沒有盤問出入人員的身份。
吳佩甲有些驚愕,李獨霜卻當先朝著大門走去,引得吳佩甲連忙碎步跟上。
不時有戎裝打扮的軍人與二人擦肩而過出入大門,均是腳步匆匆的樣子。
穿過大門即來到前院,只見不少人正在此排隊等候,有交頭接耳低聲交談的,也有往來穿梭增進交情的,整個院子有如蜜蜂飛舞,嗡嗡之聲縈繞。李獨霜仔細打量,發現均是外來的官員,卻沒見樞密院的吏員維持秩序。于是李獨霜眉頭微皺,帶著吳佩甲直往通向正廳的垂花門而去。
由于李獨霜顧著趕來點卯,連住處都沒去,因此穿的是方便騎行的便服,這一徑直往里走的舉動被一直留心垂花門動靜的有心人發現,以為是偏遠軍州來的,頓時有人不滿地大聲呵斥:
“哪里來的蠻子,連最基本的規矩都不懂?”
“就是,你的軍務是急事,我等的軍務就不是急事了?”
“估計是小地方來的,丟個城失個地就是不得了的大事,眼界窄了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