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道之所存
銀獸小爐,清香滿袖。
蕭寶月面前放著一方鑾金香盒,盒中大小格子密布,或盛香丸,或擺香餅,也有如碎雪似的散香,云團狀的香膏,至于花片甘松,蔻仁薰草,更是滿目琳瑯,不一而足。
寶月神情專注,左手用拇指和食指從格中捻起如梧桐子大小的香丸,輕輕添于香爐中,等了一會兒,問道:“公子,現在如何?”
王揚依舊閉著眼,靠臥養神,淡淡道:“還是濃。”
蕭寶月咬牙切齒,忍住用香爐砸倒王揚的沖動,又添了少許白芨末和陰干了的冬青樹子。
幾度試香纖手暖,蛾眉顰蹙靨生寒。
“現在呢?”蕭寶月盯著王揚問。
他如果再敢嘰嘰歪歪,我就......
“現在可以了。”王揚睜開眼睛。
蕭寶月自已都沒意識到自已松了口氣。
“請公子言黨錮之禍。”蕭寶月振奮精神。
“你先說說你是怎么看黨錮之禍的。”王揚撿了兩顆楊梅吃。
蕭寶月略一思索,說道:
“王莽篡政,士人爭獻符命以取封爵,阿諛之徒,望風承旨,以邀崇祿。風俗之壞,見于斯矣。
至光武中興,重立節義以教天下。修經學禮樂,砥礪士風。
且朝廷之察舉、征辟,多以名譽取士。故士爭修德立名,以彰名節,遂有所謂‘名士’。
名士立名皆高,以天下為已任,望柄國政。
然桓、靈信用宦官,擋名士向上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