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定蠻策(下)
......
“來,把冰塊往我這兒挪點。”
“烏梅汁加冰。”
“在屋里就不用扇風了,我折扇呢?把我折扇拿來。”
蕭寶月瞇著眸子,看王揚使喚她侍女。
冷冷問道:“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王揚隨口說:“開始什么?”
蕭寶月臉露殺氣。
王揚忍笑:“哦!開始說是吧。剛才說到哪來著?”
“你說攻心有兩法,一是以利益攻,一以文化攻。剛才講的利益攻,那什么是‘以文化攻’?是指傳詩書禮樂嗎?”
“以利益攻,說白了,就是經濟賄賂。以文化攻呢,名之‘文化輸出’。要讓他們認同、喜愛我們的文化。從語言到服飾,從習慣到愛好,從音樂到飲食,從信仰和妝容,都要培養。給他們的大族子弟開方便之門,讓他們來我朝官學就讀。讀得好的,可以允許做官。這些人將來都可能回族掌權,要想辦法讓他們親附,培養代言人。
蠻區也可以辦學堂,招收蠻族子弟,說漢語說得好的,學經典學得佳的,有優待獎勵,可以給與經濟上的補助。再挑選優秀人才送入州郡,進一步培養。學堂要教史書,但這史書得重新編,著重寫漢蠻同源同祖,講和平可貴,互助互利;講戰爭殘酷,開戰之后,如何凋敝。要多寫和,少寫戰;多寫同,少寫異;這個就看執筆者下筆的分寸了。
分寸好的,就算寫連年廝殺,也能讓人感覺和則兩利,分則兩害,這叫卒章顯志,歸之于正;分寸不好的,即便寫守望相助,同心同德,也讓人感覺虛假諷刺,心生抵觸。要培養蠻族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要讓蠻族有歸屬感,真正感覺自已是我朝的一部分。國族國族,先國而后族,國家認同要高于民族認同;要建立并強化蠻漢同屬于中華一族的概念,《禮運》中說:‘圣人能以天下為一家’,天下都能一家,蠻漢怎么不行?說是兩族,其實是一族,所謂多元一體......”
蕭寶月越聽越入神,心中既驚且佩,以前只當王揚狡獪油滑,在經學上有非凡造詣,歌詩寫得不錯,但不過一才子爾,沒想到竟能有如此宏大深邃的見地!古代那些帝王之師,不過如是矣!
待王揚說完,蕭寶月又細細想了一番,不由得感慨道:“此論可抵雄兵三十萬!”
王揚明明藏了許多不說,并將具體推行之法隱去,最多也就是提供了個思路,還是不完整的思路,所以聽蕭寶月竟然沒有絲毫畏難的情緒,倒有些好奇:“你不認為此策難以推行嗎?”
蕭寶月目光微凝:“事不能因為難便不做。無能者無一策之奇,只知空言難行,于事無補。能者知難而不畏難,仔細籌算,悉心謀劃,假以時日,總能辦成。若真能實施,當可立三百年不拔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