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指謬
“怎么,我不能寫書?”
蕭寶月微微抬起下頜,美眸中帶著些許戲謔與自得,問王揚道:“是不是很佩服我?”
如果換做其他人寫,那王揚會大贊一番,但既然是這女人寫的......
“雖然有些錯誤,但總體來說,寫得很不錯。”
王揚其實很想懟蕭寶月,可他不愿昧著良心把好書批得一文不值,所以想了想,還是給出了公正的評價。
王揚自以為評得公正,可在蕭寶月聽來,卻十分可笑。
一個儒生而已,居然也敢置喙自已這經世之書有錯?懂蠻學嗎?通史法嗎?不會以為讀了《春秋》、《左傳》便可談史;通了《尚書》、《公羊》,便能治國吧。嗯......好像不少儒生還真是這么想的。和那些自以為寫了幾篇辭藻華艷的詩賦便有能力執政安邦的才子們一樣白癡。
她輕笑一聲,小勺攪動著冰碗,語氣微嘲:“那就請我們‘王大才子’指點一下,我哪里寫錯了?”
王揚也不客氣:“就拿剛才我沒背的那段說吧,你那段評論說蜀中平蠻兩大役,一是司馬錯入蜀,二是諸葛亮南征......”
蕭寶月看著碗中銀耳,旋轉如花,嘴角微勾,如同聽笑話一般,戲問道:“此言錯在何處呀?”
“這里沒錯,但后面說‘《史記》敘前事,不過十一字;《三國志》敘后事,不過《后主傳》和《諸葛亮傳》中幾句,合計六十四字而已,簡略太過。’這就錯了。
除了這六十四字之外,還有《三國志·王連傳》云:時南方諸郡不賓,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已,意欲必往。
《三國志·譙州傳》則有: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率從。是后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
《呂凱傳》則曰:及丞相亮南征討閹,既發在道,而闿已為高定部曲所殺。亮至南,上表曰......”
王揚侃侃而談,將蕭寶月所漏記之文盡皆點出,蕭寶月笑容消失,抬起頭,認真地看向王揚。
連站在不遠處的憐三也深深地望了王揚一眼。
王揚還在繼續:“以上記載是明確提到武侯南征的,至于雜記南蠻之事、為武侯南征張本者,也有。《后主傳》云:‘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張裔于吳,據郡不賓;越嶲夷王高定亦背叛。’此為南征之起,亦不當無視。你說《三國志》記南征不過六十四字,簡略太過,豈非執偏概全,掛一漏萬之論?我說你寫錯了,難道說得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