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定謀
男子正襟危坐,滴酒未沾,豎起手掌道:“此功未成,飲酒尚早。不如事成之后,再與公子暢飲。”
柳憕心情莫名激蕩起來:“好啊!此杯權且寄下!待我回京之日,定要與先生把酒言歡!”
——————
注:①《梁書·樂藹傳》:“樂藹,字蔚遠......還為大司馬中兵參軍,轉署記室。”《南史·樂預傳》:“樂預,字文介......官至驃騎錄事參軍。”
永明八年的大司馬是豫章王(《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五年,進位大司馬。八年,給皂輪車。”)驃騎將軍是王敬則。(《南齊書·王敬則傳》:“七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征西大將軍、豫州刺史,開府如故。進號驃騎。”)
②《南史·吳苞傳》:“瓛講《禮》,苞講《論語》、《孝經》。諸生朝聽瓛,晚聽苞也。”南北朝時問學,常從《論語》、《孝經》二書入手,算是門徑之學。所以樂夫人說適合兒子。不過此二書雖然基礎,但卻不粗淺。屬于“基礎而又經典”。就像唐詩三百首,雖幼兒亦可誦,但若以此為題專項研究,能得新見,亦足出震動學壇之成果。
所以中古關于此二書之論著盛行。顏之推說:“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顏氏家訓·勉學》)以論孝二書為例,亦從側面反映出二書當時“基礎又經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