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半與卿同
“曹植還七步呢!”
“那是典故,又不一定是真的!再說典故里曹植也是應聲而答,根本沒走七步啊!給你三個數(shù)已是優(yōu)容了。”
“但——”
謝星涵直接數(shù)了起來:“一、二——”
“有了!”王揚執(zhí)筷,直接將龍須卷分成兩半,“你不是也喜歡吃嗎?分你一半。”
謝星涵惱道:“誰要你分!要你作詩——”
王揚筷子一點龍須卷:“詩就在這里。”
謝星涵一愣。
王揚微笑著用筷子將一半的龍須卷推到謝星涵面前,口中吟道:
“雙箸分寒雪,千絲堆玉紅。萬般如可意,一半與卿同。”
最后兩句的意思是:我的物件甭管多少,千般萬般,如果有可你心意的,我便分一半給你。
謝星涵覺得,自已的心,好像突然漏跳了一拍。
——————
注:①永寧郡屬荊州,郡治在今天荊門市西北,南朝時出好筍。《永嘉記》云:“長澤民家,盡養(yǎng)黃苦竹;永寧、南漢,更年上筍;大者一圍五六寸。”
②南北朝時已有蔗糖,名“沙糖”。陶弘景《名醫(yī)別錄》言:“蔗出江東為勝,廣陵亦有好者,廣東一種數(shù)年生者,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為沙糖,甚益人。”《北史·真臘傳》:“飲食多蘇酪,沙糖。”但此時蔗糖的顏色是紅色,尚不能脫色為白。
不過當時可以用蔗糖制成“石蜜”。《齊民要術》引《異物志》云:“甘蔗,遠近皆有......迮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益復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時人謂之‘石蜜’者也。”
那個石蜜是什么顏色呢?南北朝的文獻沒有記載,但唐代的《千金翼方》中記“石蜜”云:“煎煉沙糖為之,可作餅塊,黃白色。”所以除非唐代有什么特殊的過濾法沒有寫明,那南北朝時的石蜜也應該是黃白色。
綜上,“白雪紅玉龍須卷”這道甜品中的偏白色的糖粉,要么是石蜜搗碎后的糖粉,要么就是麥芽糖“白餳”搗碎后的糖粉。
③七步詩事漏洞甚多,乃后世附會,學界早有共識。其實也不待現(xiàn)代考證予以澄清,古人一般也把此事當成軼事典故使用,正經(jīng)的《曹植集》在明代之前沒有一個版本收入這首詩。謝星涵說的沒走七步,應聲作詩出自《世說新語·文學篇》:“魏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