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宮府有疑
“第一,你跟巴東王不要走得太近。巴東王此人,行事無忌,喜怒無常,今天和你交好,明天就可能翻臉,他翻臉比翻書還快!剛才在宴上你也見過。你這次雖然僥幸過關,但以后切不可對他放肆!”
“巴東王當時說什么‘早認識你兩年,借你的話丟給那些御史們’,這是什么意思?兩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王揚當時就很好奇,但沒有機會問。
“你不知道?”
“朝中之事,我不太清楚。”
謝星涵越發確定自已的判斷,她猜測王揚是瑯琊王氏某個權貴偷養在哪的私生子,之前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見光,現在才學已成,準備從荊州打開局面。
由于生長環境的特殊,一方面沒有太多約束,故而能養成嬉笑自由的性子,另一方面離政治中樞太遠,所以對人事朝局所知寥寥。
她為王揚解釋道:
“兩年前,巴東王任中護軍,兼散騎常侍。時天子新成壽昌殿,群臣上賦稱頌,巴東王的賦中引了班固《幽通賦》中的句子,‘孔忘味于千載’。
其實人人都知道巴東王不能文,這篇賦定是別人寫好然后他抄錄的,只是他抄得太不經心,竟然把這句話抄成了‘忘孔味于千載’!于是就被御史彈劾‘非毀君父,謗訕儒教’。不少大臣亦借此向巴東王發難。
而巴東王更是膽大妄為,竟于朝會后拳毆御史!
天子震怒,將巴東王囚于新林婁湖苑中三月,放出后又削奪其中護軍之職,派他出鎮江州。”
王揚失笑:“原來如此,我說他怎么就因為我說了個顏字大做文章,竟然是和御史學的。看來這御史挑錯的功夫給巴東王留下陰影了。”
謝星涵嚴肅道:“沒這么簡單。如果要挑錯,巴東王的錯處多了去了,之前也不見有人揪著不放,這次為什么鬧這么大?”
王揚見謝星涵這么說,便知有什么內情,虛心道:“還請娘子指點。”
謝星涵本來就想借此事提點王揚朝局之事,免得他將來吃虧,此時詳細解說起來:
“我朝如今有兩位宗王有賢王之稱,一位是皇二子竟陵王,一位是皇弟豫章王。豫章王乃天子同母弟,天子待之甚厚。之前豫章王無子,天子便把巴東王過繼給豫章王為嗣。當時巴東王還沒封王,年紀幼小。豫章王悉心撫育,視如已出。后來豫章王連接生子,無嗣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便請求讓巴東王還本宗。
或許是覺得虧欠,或許是因為豫章王的原因。巴東王一恢復皇子的身份便被封王,又遷中護軍,領京師宿衛,加散騎常侍,風光無二。散騎常侍冠帶貂蟬,出入宮省不禁,又有隨侍天子之責,故巴東王常入宮中伴駕,又隨駕出獵,天子賞其勇武,嘗言:‘此我家黃須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