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著書!
劉昭繼續感慨:“文憲公過世后,我以為瑯琊王氏一門中,唯王融能繼其業,可今天我發現了第二人。”
王揚剛吃了一大口魚醬拌飯,鼓著腮幫子抬頭,見劉昭目光閃閃,一副“沒錯少年,就是你”的神情。
見王揚有些呆滯的表情,劉昭信誓旦旦道:
“之顏,我絕非虛言!王融雖號稱全才,但我想來,就《尚書》言之,他再精也未必能超過你。你很多的論斷,振聾發聵!《指暇》一書,必能流傳后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劉昭瞳孔中透著無比的虔誠與堅定,手拿書稿,小宇宙熊熊燃燒,一下子站了起來,朗聲道:“來人!撤去飯菜!我和之顏要繼續著書!”
王揚雖被劉昭純粹的學問熱情所打動,但心中還是忍不住吶喊道:可......我還沒吃完啊!!!!!
......
“《尚書·多方》云:‘我有周惟其大介賚爾’。大介一詞,古來難解。其實‘大介’本為一字,上大下介,《說文解字·大部》中有此字,訓大,介聲,讀若蓋。凡經傳中訓大之介,皆其假借字。此處則用本字。后人罕見此字,遂誤分為‘大’‘介’兩字爾。”
......
“還有‘罔可念聽’四字,《書傳》解此為:‘事無可念,言無可聽。’今揣上文“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句,頗疑‘念聽’本為‘念圣’之誤。言紂王所為,無可念作圣者。《無逸篇》云‘此厥不聽’,漢石經‘聽’字即作‘圣’字,蓋‘聽’‘圣’古體形近,傳寫易訛。”
......
“《大誥》‘若考作室,既底法’。何謂底法?‘底法’疑為‘底定’之訛誤,言父已定基址,而子不肯為堂構。下文‘罔敢易法’,《漢書·翟義傳》作‘爾不得易定’,古文法、定兩字寫法相似,形近易誤!”
.......
劉昭強壓震驚的心情,穩住手,運筆如飛。他敏銳地感知到,自已正在見證一部傳世之作的誕生!
此書一旦問世,必定會成為所有治《尚書》的學者無法繞開的書目!
這時王揚又拋出了一個驚人論斷:
“《舜典》云:‘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其中‘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九字,疑為錯簡之文,位置有誤。以文理推之,其正確位置,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