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平安的潛力
生意場如戰場,容不得片刻清閑。田毅剛回到華人行大廈,屁股還沒挨到座位,李萱就邁著急促的步伐走進了辦公室,高跟鞋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聲響。“Boss,經過我們團隊的精準計算,平安的上市時間就在本月24日,我們一致認為這家公司極具投資價值。”
田毅正嚼著菠蘿包,聽到這話,動作瞬間凝固,嘴巴還維持著咀嚼的姿勢,像是被時間定格了一般。保險,對于自1998年就投身商海的田毅來說,那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保險這個行業在國內被玩得亂象叢生,國人對保險的印象糟糕透頂,甚至流傳著“防火防盜防保險”這樣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馬明哲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1992年,平安在深圳瀕臨破產邊緣,馬明哲引入友邦代理人制度,一時間,西裝革履的保險業務員遍布街頭巷尾,成功撕開了市場的缺口。1993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注資讓平安的基本盤得以穩固。到了2002年,匯豐更是豪擲6億美元,拿下平安10%的股份,一躍成為平安的最大股東。從1992年到2004年,而且全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也從32億一路狂飆至4300億,年均增速高達41%,這樣的增長速度足以讓所有互聯網公司望塵莫及。
“Boss,平安目前在壽險市場占據11%的份額,在車險領域,憑借電銷模式迅猛發展。此外,還悄無聲息地布局了證券(平安證券)、銀行(收購福建亞洲銀行)、信托(平安信托),綜合評估實力強勁。”李萱一邊說著,一邊將評估報告穩穩地推至田毅面前,食指關節刻意用力,壓住了報告上“高風險,高收益”的標注欄。
平安選擇在2004年登陸港股,無疑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豪賭。
政策層面,中國剛剛加入WTO,急需向世界展示金融開放的決心和姿態,這為平安上市提供了絕佳的政策窗口。
市場時機上,恒生指數從2003年非典期間的8332點強勁反彈至點,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個市場充滿了機遇。
然而,暗流涌動的危機也不容忽視。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熱錢隨時可能從新興市場撤離,給平安上市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而最為棘手的當屬定價難題。國際投行普遍認為,10-12港元是合理的定價區間,但國資背景的股東卻態度堅決,堅持發行價不能低于12港元。這個矛盾在6月17日徹底爆發。當天下午的定價會議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摩根士丹利的代表猛地一拍桌子,情緒激動地吼道:“如果定價超過11塊,我們保證發不出去!”
田毅右手下意識地把玩著鈦合金打火機,金屬外殼在他指尖劃過,發出細微的聲響。左手卻悄悄地將報告挪離桌沿3厘米,這個微小的動作,是他內心尋求安全感的本能反應。“李萱,就算這次投資平安是個躺著賺錢的好機會,可咱們手頭的資金根本不夠用啊,你們做評估的時候難道沒考慮到這點嗎?”
田毅此時正處于三線作戰的艱難境地。在國內,公司正處于快速買地擴張的關鍵時期,大量的保證金必不可少,房地產可是田毅構建自身商業版圖的重要基石,絕不能有絲毫閃失。
張波與中糧的溝通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新疆屯河這個全國最大的番茄醬生產基地和華夏航空,都是難得的撿漏機會,一旦錯過,便再難尋覓,必須全力以赴。
再者,7-8月即將爆發的幾內亞灣的雨季,尼日利亞武裝分子已經越發活躍了,是田毅狙擊高盛旗下杰瑞公司的中航油事件關鍵一戰,預計至少需要投入8億人民幣,甚至更多資金。
“Boss,我們的最新測算結果出來了。投資平安錨定需要繳納1個億,中航油對沖保證金最低需要動用7.8億,所以現在賬上能夠動用的資金只剩下億。”抱著文件匆匆沖進辦公室的陸港創投財務總監陳德明,額頭上滿是汗水,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急切地回應道。
李萱端起骨瓷杯,輕輕抿了一口冷萃咖啡,杯沿留下半圈淡淡的唇印。“Boss,現在可是進入平安董事會獲得席位的最佳時機。平安的股份極為分散,根據目前的股份架構分析,最大股東匯豐的持股比例也僅為%,摩根士丹利持股%,其他所有股東持股合計占總股本的%,但單個股東的持股比例都非常低。”
田毅撕開雪茄的封口,動作嫻熟地點燃雪茄,深吸一口,煙霧在他面前緩緩散開。“發行總股份為13.億股,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吧?進入董事會……”他緊盯著全息投影,喃喃自語道:“10-12港元,要拿下5%的股份,需要資金7.5億到近10億。”
就在這時,田毅突然感覺后頸一陣發燙,腦海中的系統突然彈出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