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那個偏遠又貧窮的小山村,吳遙學的童年記憶滿是塵土與自卑。
1982
年,他出生在九月,在這個本應充滿希望與憧憬的開學季,父親也滿心期許,給他取名為
要學,盼著他能在知識的滋養下茁壯成長,走出大山,改變家族種地的命運。可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名字卻似一道魔咒,預示了他這一生都要在生活的泥沼里掙扎!
如果說名字代表了人的一生,那吳遙學就是最好的例子,就因為什么都需要從頭學起,他也淪為了旁人嘴邊的笑料。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吳遙學,身形瘦小得像只受驚的落水許久的小雞,怯生生地坐在教室角落。
破舊的衣衫松松垮垮地掛在他單薄的身軀上,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
每次老師提問,那尖銳的目光掃向他時,他就感覺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雙腿不受控制地顫抖,雙手緊緊攥著衣角,指關節都因用力而泛白!因為在入學的第一天就見識了老師的厲害,他能一腳把一個初三的學生踢飛五米遠,一耳光能讓一個一百五十斤的大漢鼻血直流。
有一回,老師點名讓吳遙學上臺背誦課文,他腦袋
嗡
的一聲,眼前一陣發黑!好不容易哆哆嗦嗦地站起身,雙腿卻像灌了鉛般沉重,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挪到講臺前的,張了張嘴,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只聽到臺下同學們的哄笑聲如潮水般涌來,將他徹底淹沒。
那尖銳刺耳的笑聲,像一把把利刃,直直刺向吳遙學幼小的心靈。
他的臉漲得通紅,眼眶里噙滿了淚水,老師果然也早不耐煩拿起桌上那瓶蓋粗細的棍子往他嘴里招呼:說說說,為什么不說話,這么簡單的內容都背不出來,你腦子里裝的都是狗屎嗎!
那一天,他瘋了似的跑回了家,從此再也不敢邁進學校大門半步,就這樣,年僅八歲的他,結束了短暫的校園時光。
對于不再繼續讀書,他很是堅定,與別人宣告:寧愿以后跟著父母在家頂著烈日干農活,也不要去學校,打死都不去。
春種秋收,寒來暑往,他十幾年的光陰就在那片黃土地上悄無聲息地溜走。
每日天不亮,吳遙學就扛著鋤頭出門,在田埂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粗糙的雙手布滿老繭,那是歲月與土地留下的
勛章。
夏日里,驕陽似火,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他卻不敢停歇,彎著腰在密不透風的玉米地里除草,蚊蟲叮咬得他渾身是包,他只是機械式地揮舞著手臂驅趕;冬日里,寒風刺骨,他穿著單薄的棉衣,在結冰的土地上刨坑施肥,雙手凍得麻木,且手背裂開出一道道血口子,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鉆心地疼。
鄰居實在看不過去他如此年紀輕輕就在家里干活,說他這樣又分擔不了家里的經濟,于是好心將他介紹到了城里的建筑工地上提水泥桶打打小工。
初到工地,他看著那高聳的腳手架、轟鳴的機器,滿心憧憬能靠雙手掙份安穩錢。可工地的日子哪有那么容易,工友們下雨天聚在一起打牌閑聊時,總愛拿他打趣:就你這木訥樣,怕是這輩子都討不到老婆咯!
那話語像冰冷的雨水,一次次澆滅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還沒有過去多久,有個工友更是過分!他看吳遙學老實巴交,便動起了歪心思。
這天,工友照常拍著吳遙學的肩膀,這次不像之前是拿他開玩笑了,而是一臉
誠懇
地說:兄弟,你剛來工地那會兒,人生地不熟的,我之前又沒少照顧你吧,還幫你熟悉環境,帶你找工具啥的,你看你前陣子發了十幾天的高燒,燒得是不醒人事,還是老哥我給你端的飯,你看是不是應該表示報答一下呢。
他懵懂地點點頭,心里還真覺得工友幫了自己不少忙,也知道要回報別人!再怎么說那時候全工地也就他在照看自己。
從那之后,工友就時不時暗示吳遙學該請客吃飯,以此當作
回報。
吳遙學心地善良,也不懂拒絕,于是就真的連續請工友吃了四個月的飯。當然也有人說他太傻,而他的回答卻是讓人氣不打一處來,他說是就當那工友是自己的義父;可同村的人都知道他對自己父親也未必有那般好。
而每次,那個工友都挑著挑著城里最熱鬧街區的飯館,大搖大擺地走進去,熟練地點著那些他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大魚大肉,什么糖醋鯉魚,油燜大蝦,一上就是三菜一湯。而吳遙學自己呢,總是坐在角落里,看著工友狼吞虎咽,他卻舍不得動幾筷子,心里只想著盡快把這
人情
趕緊還上。
結賬的時候,看著那高額的賬單,他的心就像被重錘猛擊,可還是咬著牙,把兜里皺巴巴的錢一張張展開數出來給了老板結賬!此時候想的卻又是不請都請了,就當是做個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