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科普集市開幕
卯時三刻,京城還沉浸在晨霧輕柔的懷抱中,中心廣場的青石板路卻已被一陣匆忙又滿含熱忱的腳步聲打破寂靜。太醫院的年輕太醫們個個身姿挺拔、精神抖擻,肩頭穩穩扛起寫有“懸壺濟世”的杏黃旗。旗幟在微風中肆意飄動,獵獵作響,旗桿頂端的銅鈴歡快地叮當作響,仿佛在奏響一曲熱鬧非凡的開場樂章。民間團隊的姑娘們則似一群靈動俏皮的小鳥,在廣場上四處穿梭。她們踮起腳尖,努力伸長手臂,將五彩紙鳶一一懸掛在廣場的各個角落。紅的紙鳶恰似熊熊燃燒的火焰,熱烈奪目,仿佛要將清晨的清冷驅散;綠的紙鳶宛如春日里隨風輕舞的翠柳,清新雅致,為廣場增添了一抹別樣的生機。這些紙鳶在晨風中輕輕搖曳,光影交織,如夢如幻,為整個廣場營造出一種仿若仙境般的氛圍。
當第一縷陽光如同一柄利劍,奮力刺破云層,廣場中央那座巨大的藥葫蘆造型拱門瞬間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拱門周身纏繞著金箔包裹的藤蔓,在陽光的照耀下,“醫學科普集市”六個朱砂大字熠熠生輝,散發出莊重且神秘的氣息,仿佛在向人們宣告著這場集市的不凡意義。
“開集咯——”隨著院使雙手高高舉起木槌,重重地敲響紫銅編鐘,那清脆悠揚的鳴響瞬間在廣場上空回蕩開來,聲音傳得很遠很遠,就連檐下棲息的白鴿都被驚得撲棱棱飛起,在廣場上空盤旋,似乎也在為這場盛會歡呼。原本在四周候場的舞獅隊,聽到鐘聲后立刻精神抖擻,隊員們默契配合,金紅相間的獅頭猛地高高躍起,身姿矯健猶如閃電般迅猛,前爪精準無比地拍落懸在三丈高桿上的艾草香囊。剎那間,草藥的清香與爆竹的硝煙彌漫在整個廣場,混合出一種獨特而又令人興奮不已的味道,刺激著人們的嗅覺神經,讓人心潮澎湃。
張逸身著嶄新的月白長衫,身姿修長挺拔,宛如一棵青松。腰間的玉佩隨著他快步走向義診臺的動作輕輕晃動,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為他的行動打著節拍。他的身后,跟著一位年輕的學徒,學徒雙手穩穩地捧著醫箱,醫箱中的藥瓶相互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音好似珠落玉盤,悅耳動聽。
“大夫!快給俺瞧瞧這手腕!”挑水夫王二滿臉焦急,奮力擠進人群,他那黝黑粗壯的胳膊上纏著滲血的布條,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張逸神色鎮定自若,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輕輕掀開粗布,只見傷口處皮肉翻卷,情況看起來著實有些嚇人。但他嘴角微微上揚,輕聲安撫道:“莫要慌張,不過是竹刺扎得深了些。”說著,他從容不迫地從醫箱中取出銀針,在火上仔細地炙烤消毒,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周圍的喧囂都與他無關。隨后,他又示意學徒遞來裝著馬齒莧的陶碗,對王二說道:“把這野菜搗碎敷上,明日準能消腫。這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最是適合你這傷口。”圍觀的百姓們目睹他三兩下便熟練地清理好傷口,手法嫻熟利落,動作一氣呵成,人群中頓時爆發出此起彼伏的贊嘆聲,大家紛紛對張逸的醫術豎起大拇指。
隔壁民間團隊的戲臺前,早已被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人群密密麻麻,如同沙丁魚罐頭一般。王芳佩戴著繪有蛇杖圖騰的臂章,眼神專注而堅定,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正有條不紊地指揮演員們調整道具。她時而彎腰檢查道具的擺放,時而抬頭叮囑演員們注意動作細節,忙得不可開交。隨著一陣激昂熱烈的鑼鼓聲響起,兩個身著短打的演員如兩只靈活的猴子般蹦跳上臺。其中一個扮作貪吃的“咳嗽精”,鼻子上頂著用棉花團精心制作的紅鼻頭,那模樣滑稽極了,一上臺就引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另一個則手持“清肺扇”,扮成郎中的模樣,舉手投足間頗有幾分醫者的風范。“這咳嗽分寒熱,生梨配姜才是方!”扮郎中的演員猛地甩出寫滿藥方的綢帶,那綢帶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仿佛一道絢麗的彩虹。臺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聽后,激動地拍著大腿叫好:“俺就說自家熬的梨湯咋總不管用,原來是少了姜片啊!這可真是漲知識了!”周圍的觀眾們也紛紛點頭,對演員們生動有趣的表演和實用的醫學知識講解表示認可。
醫學知識問答區的長桌上,彩繪轉盤正吱呀吱呀地緩緩轉動著,仿佛一個神秘的命運齒輪。七歲的孩童阿福滿心期待,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踮起腳尖,用盡全身力氣,小手用力一拍,恰好拍中了“瘟疫防治”板塊。立刻,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醫滿臉慈愛,小心翼翼地展開泛黃的《溫病條辨》節選,剛要開口講解:“古人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便是說……”話還沒說完,阿福突然眼睛一亮,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指著書中的插畫興奮地問道:“這戴鬼臉面具的人,可是驅疫的儺神?”太醫眼中滿是驚喜,不禁撫須稱贊:“正是!宋代便有以儺戲驅瘟的習俗,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知曉這學問?真是聰明伶俐!”阿福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山海經》繪本,脆生生地說:“先生教過!”周圍的百姓們聽聞,紛紛投來贊許的目光,贊嘆聲不絕于耳,大家都對阿福的博學感到驚訝,同時也對這場知識問答活動的趣味性贊不絕口。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急救技能體驗區不時傳來此起彼伏的驚呼聲。趙宇利索地挽起長衫,露出結實的手臂,正專注地用稻草人演示心肺復蘇,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如同洪鐘般響徹整個體驗區:“掌根重疊,垂直下壓!注意頻率,每分鐘大約100到120次!”他雙手有節奏地模擬按壓動作,袖口不經意間滑落,露出腕間青黑的胎記。圍觀的貨郎張大牛有些緊張,雙手微微顫抖,怯生生地舉起手問道:“俺這手粗,不會壓壞了人吧?”趙宇笑著走上前,臉上帶著親切的笑容,輕輕拉過他的手,覆在模擬人胸口,耐心地說:“來,感受一下這胸骨下陷五厘米的力度……對,就是這樣,別害怕,動作再穩一點。”話還未說完,人群突然一陣騷動。原來是賣豆腐的李娘子神色慌張,滿臉淚痕地抱著昏厥的幼童擠了進來。趙宇反應迅速,立即托住孩子的下頜打開氣道,指尖探頸動脈的動作行云流水,專業而又沉穩:“別怕,孩子是暑熱中暑了。大家別圍太近,保持空氣流通。”他一邊示意助手取來井水浸過的巾帕,一邊有條不紊地擦拭著孩子的額頭,同時不忘向周圍的人講解:“此為‘涼開法’,需先物理降溫,用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額頭、頸部、腋窩等大動脈處,幫助散熱。”周圍的百姓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點頭,對趙宇的專業表現欽佩不已。
角落的藥膳攤位上,陣陣誘人的異香撲鼻而來,仿佛一只無形的手,將人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老藥工李伯白發蒼蒼,在蒸汽的籠罩下若隱若現,宛如一位隱居山林的仙人。他正往砂鍋里小心翼翼地投入當歸、黃芪等藥材,每投入一味藥材,他都會仔細端詳,仿佛在與這些藥材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道‘八珍湯’,氣血雙補最為相宜。”他邊說邊舀起一勺濃湯,琥珀色的湯汁中,枸杞如紅寶石般沉浮,桂圓肉飽滿圓潤,散發著誘人的光澤。“瞧見這桂圓肉的量了嗎?多一分則膩,少一分則寡,其中的分寸可大有講究。這藥材的配比,就如同一場精妙的舞蹈,每一個動作都要恰到好處,才能發揮出最佳的功效。”試吃的繡娘嘗了一口,不禁咂舌驚嘆:“原以為藥膳苦澀難吃,沒想到竟這般甘甜美味。這簡直是人間美味啊!”李伯神秘地一笑,解釋道:“藥借食力,食助藥威,這便是《飲膳正要》里的妙處所在。這藥膳,不僅能滋養身體,還能讓人品嘗到美食的樂趣,可謂一舉兩得。”周圍的百姓們聽了,紛紛排隊品嘗,對藥膳的神奇功效和美味贊不絕口。
日至中天,廣場西側的古籍展示區突然傳來一聲孩童的抽氣聲。紫琳正小心翼翼地展開一本明代手抄本《本草圖譜》,泛黃的宣紙上,工筆繪制的人參栩栩如生,須根猶如老者的長髯,莖葉恰似翠羽般舒展,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土而出。“這株野山參足有百年歷史,看這蘆頭的‘雁脖紋’……”她的講解被一陣突然響起的抽泣聲打斷。原來是綢緞莊劉掌柜的女兒,小姑娘盯著圖中的人參,眼淚汪汪地說:“和爹爹珍藏的那株好像……”紫琳神色溫柔,輕聲安慰道:“此物大補元氣,卻不可隨意亂用。明日可讓你爹爹帶你來,太醫們會教你們辨別真偽。這野山參的辨別可大有學問,從蘆頭、須根到紋理,每一處都有獨特的特征,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不被假冒偽劣的藥材所騙。”小姑娘聽了,微微點頭,眼中的淚水漸漸止住,對明天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當夕陽的余暉如金色的紗幔般灑在藥葫蘆拱門上,廣場中央的空地突然響起悠揚的絲竹聲。身著襦裙的少女們宛如仙子下凡,她們手持竹簡,翩翩起舞。裙裾輕輕掃過地上用石灰粉精心繪制的十二經絡圖,“足太陰脾經起于大趾……”她們邊舞邊唱,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發間的珠翠隨著動作輕輕顫動,如夢如幻,仿佛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神秘而古老的醫學世界。人群后方,幾個頑童被這熱鬧的氛圍感染,也學著舞者跺腳的動作,卻不小心踩亂了經絡路線,引得周圍的百姓們哄堂大笑。孩子們的臉上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失誤”,反而更加歡快地加入到這場歡樂的盛宴中。
暮色四合,王芳認真地清點著互動區回收的問卷,眼中滿是驚喜。她發現“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知曉率從32%大幅躍升至87%。張逸的診案上堆滿了密密麻麻的記錄,半日時間,他便接診了二百余人,開出的“綠豆薏仁消暑方”被百姓們爭相傳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人們談論著這個神奇的藥方。趙宇輕輕摸著被無數雙手握過的模擬人,發現其胸腔按壓處的海綿已微微凹陷,他卻笑著對身旁的學徒說:“這痕跡,便是今日最好的成果見證。說明大家都積極參與了學習,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當第一盞孔明燈緩緩升上夜空,燈面上印著的“治未病”三字在風中閃爍,明明滅滅,仿佛在向人們傳遞著醫學的智慧和希望。廣場四周的商鋪紛紛掛出慶賀的燈籠,將整個廣場映照得格外明亮。綢緞莊的金線經絡人偶在櫥窗中流轉著迷人的光華,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藥行的百年野山參標本前擠滿了驚嘆的人群,大家對這些珍貴的藥材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巡城御史路過時,不禁在奏章里寫下:“今日集市,醫道惠民,市井皆稱‘勝讀十年醫書’。”而此刻的太醫院眾人,正就著月光認真地整理當日的收獲。院使緩緩翻動著百姓留言簿,蒼老的手指停在某處,久久未曾挪動——那上面是一行稚拙的字跡:“長大我也要當太醫!”這行字,仿佛一顆希望的種子,在這充滿醫學氛圍的夜晚,悄然種下,等待著未來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