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戰馬缺口
僅從糧食方面來看,此前遼東有三十萬百姓,人均年凈產糧不過四石,總計約一百二十萬石。其中多數都歸世家豪強所有,官府能夠收取的糧食至多只有十余萬石。
再除去各類基本的支出,能夠投入到軍隊中的糧食,絕對不超過十萬石。
普通士卒一年的糧食消耗起碼二十余石,再考慮到作戰時運輸糧草的消耗等因素,如果僅依靠遼東一郡的糧食產量,能供養三千士兵基本已是極限。
至于馬匹、兵餉、裝備等方面的問題,就更不用提了。
若是算起來,以田澤的標準訓練精兵,怕是能有五百就不錯了。
偌大的遼東,11個縣,要想最大程度地保障周全,是選擇三千普通士卒,還是五百精銳,結果顯而易見。
沒有人不渴望擁有精銳之兵,只是實在養不起,性價比太低。
天子授予田澤中郎將之職,并非是有意讓他發展壯大勢力,只是象征意義的褒獎。
因為如今朝廷的錢糧幾乎都用于填補西涼這個無底洞了,撥付給遼東的糧餉少之又少,僅靠遼東自身,根本無法養活多少士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源匱乏就是一個無解的死局。
而田澤能夠突破這一困境,是因為他從根本上提高了麾下百姓的生產力,靠的是遼東山脈里的黑田和近六十萬隱戶,還有商業貿易。
還是從糧食方面來說,因為有了黑田,使得畝產量翻倍增長,人均凈產糧能夠達到四十石以上,凈產糧總量可達兩千四百萬石,是此前遼東產量的二十倍。
并且最為關鍵的是,沒有了世家豪強的剝削,這些糧食基本上都會歸入田澤的囊中。
擁有如此多的糧食,只要兵源充足,田澤訓練十萬精兵都不在話下。
這也是賈詡等人敢于追隨田澤,直面世家豪強、獨戰天下的最大倚仗。
戰爭打的就是錢糧,拼的就是后勤,只要錢糧和人口跟得上,一州獨自對抗其余十二州又有何懼?
就算打不贏,難道還守不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