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竟然不上當
歷史經驗表明,在萬歷朝絕對不能相信密疏的保密性,不能把不適合公開的話寫在紙面上!
申時行、王錫爵都是吃過大虧,甚至為此下臺的!
陳太監深深的看了眼林泰來,沒見過小心謹慎到如此地步的人。
林泰來又托辭說:“再說我又不是閣臣,沒有銀章,也無權寫密疏!”
于是陳太監拿著密札,對林泰來問道:“皇爺問你,看你也不是不曉事的,當真不能聲援皇三子?”
林泰來奏對道:“臣與鄭家本就仇恨頗深,若支持皇三子,又會招致群臣敵視,如此身處虎狼之間,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陳矩又問:“將來若皇三子為東宮?你又要何以自處?”
林泰來毫不猶豫的答道:“無論皇上如何決斷,臣只聽從皇上旨意而行!”
這就叫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陳矩繼續問道:“現在又有人說起國本,鼓噪冊立東宮,當如何應付?”
林泰來思索了一會兒,皇帝問這些的意義是什么?
皇帝明知道自己不能支持皇三子,應該支持皇長子,卻偏偏要詢問自己,如何阻止冊立皇長子的呼聲,這絕對是有意為之。
再聯想起自己正處于一個“大功難賞”、“位卑勢大”的關鍵時刻,哪個皇帝心里不會犯嘀咕?
所以皇帝大概是想考驗一下自己的態度?更直白的說,測試自己的忠誠度?
如果他林泰來在明知道三皇子上臺就是死的情況下,還肯幫著皇帝出主意,那對皇帝就是真正的忠誠。
于是林泰來考慮過后,便只能幫皇帝模擬話術,無奈答道:“太祖高皇帝有訓,立嫡不立庶。
若今冊立皇長子為東宮,而皇后尚且年少,將來或許有所出,那又該如何冊封?
這就是陛下遲遲未決的道理,只是群臣都不理解陛下的苦心?!?br/>
陳太監莫得感情,只是一個代替皇帝問話的機器,還在繼續問:“若應付不夠,又該如何主動反擊?!?br/>
林泰來咬牙道:“今皇長子及皇三子俱已長成,皇五子雖在弱質,可以暫時一并封王,以待將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命內閣和禮部具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