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湖廣大地風云蕩(下)
“若拖延日久,恐怕北方的衛國會發兵干涉。請殿下假意與屯齊在溆浦交戰,另遣一軍切斷屯齊退路,一舉砥定湖廣!”劉茂遐獻策。
吳三桂點頭,命金吾后將軍吳應麒領軍二萬繞道溆浦后方的紅旗洞斷敵后路,自率八萬吳軍主力和一萬降軍迎戰屯齊。
這一仗打得格外激烈!剛開戰,充作吳軍先鋒的降將崔世祿便中箭而亡。崔世祿初降吳軍,急于立功立足,沖殺得格外起勁,結果中了流矢。部下失去指揮,頓時慌張起來。清前鋒統領穆占見狀趁勢掩殺,殺散吳軍第一陣。位于第二陣的馬寶毫不退縮,率軍發起反沖鋒,部將、親軍驃騎前將軍李如碧掄起大刀左右砍殺,連斬副都統富森在內的十余名清軍將領。屯齊次子、都統富爾泰見其兇猛,指揮部下銃手集中放銃,將這員虎將射成了血篩子。
見馬寶不能勝,吳三桂又先后派出第三陣金吾前將軍吳國貴、第四陣金吾左將軍胡國柱、第五陣親軍鐵騎左翼將軍高得捷、第六陣親軍驍騎右將軍王會、第七陣總兵王緒等部;屯齊也先后派輔國公溫齊、都統宜里布、總兵吳子圣、王道亨、馮鐸諸部迎戰。連續大戰五日,不分勝負。
至第六日,屯齊得到消息,吳軍金吾后將軍吳應麒繞道寶慶府攻下了紅旗洞、斬殺守將孟一茂,不由得大驚失色。如今腹背受敵、糧道斷絕,該如何是好?
“兩軍相逢勇者勝,兒愿領軍監視吳應麟,請阿瑪集中全力與吳軍拼死一搏”,長子輔國公溫齊建議。
屯齊點了點頭,命溫齊領軍一萬監視吳應麟,自領主力與吳軍決戰。不料老奸巨猾的吳三桂居然改攻為守,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在吳軍堅固的工事面前,清軍傷亡慘重,前鋒統領穆占、總兵吳子圣、馮鐸接連陣亡,卻始終攻不破敵人的營寨。屯齊還要繼續拼命,又傳噩耗:吳應麒率領的吳軍向自己的側后發起進攻,長子輔國公溫齊戰歿。
聽說兒子戰死了,屯齊目瞪口呆,一夜無眠后,召集眾將曰:“如今已至絕境,我意已決,向吳三桂請降”。
“王爺,您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怎能做階下之囚?不如拼死一搏,死也死得壯烈!”聽說要投降,都統宜里布激動得不能自已。
屯齊長嘆了口氣,走到宜里布面前,溫和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都是百戰余生的將軍,應該知道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無回天之力,再打下去不過是讓將士們徒死,還是給滿洲留點人種吧”。
“王爺~”宜里布痛哭流涕。
——
“大清國慶陽郡王屯齊謹致書平西王殿下:既會獵于溆浦,心懷往事,不勝唏噓。昔年殿下獨守山海,以我國之全盛尚不能進,今兵敗運絕,唯束手聽命而已。恭惟殿下思世宗之恩,不求見哀而赦己,惟冀赦部下之罪。嗚呼!減世之殺戮,至仁也;存人之血祀,至義也。仁義俱全,中天而立也!既進降表,伏望殿下憐之!”
看到屯齊寫的這封降書,即便鐵石心腸如吳三桂,亦不由惻然,同情之心頓生。想當年自己也曾做過清臣,與屯齊也算有過同殿稱臣之誼。如今老朋友來信,不求饒恕他自己,只求放過他的部下,這要求怎么說都不過分。再者說,屯齊手下的兵將還是頗能戰的,若收歸己用,必能讓自己實力大增。
想到這里,吳三桂決定大度一把。下令寬恕屯齊的一切罪責,封其為宜良王,命屯齊、富爾泰父子,都統宜里布等人前往宜良居住。宜良這地方在昆明附近,說是封王,其實是將屯齊等人遷往云南監視看管。接著便接管屯齊的敗軍,得降軍四萬余,一時間聲勢大震。
連慶陽郡王都降了吳三桂,剩余的湖廣清軍將領再不敢戰,紛紛遞上降表,長沙總兵劉之綱、祁陽總兵劉文進、荊州總兵鄭六維、副將杜沖等爭先恐后地成了吳三桂麾下。
得意洋洋的平西王爺率大軍進入長沙,仿佛是長生天覺得給他的好運氣太多,很快又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駐守辰州府治沅陵的清湖廣提督桑格向衛國投降了,還獻出了沅陵和軍事要地辰龍關。桑格之所以降衛是因為瞧不起吳三桂,寧可向同為胡虜的伊克明安氏投降也不愿向三姓家奴吳三桂投降。秦王綽思吉抓住機會,派總兵張瑋領兵八千進入沅陵與桑格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