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金鱗曜日戰塵揚
锃亮鎖子甲閃著寒光,外觀猙獰可怖的兜鍪保護著頭頂,只露出雙眼,頂部插著長長鹖羽象征著主人高貴的身份。大衛國新任貴州副提督、都勻總兵杜子香很滿意自己兜鍪上的鹖羽。根據大衛國的規矩,普通士兵的盔纓用牛馬尾毛或染色的絲麻制作,都百戶長及以下官佐的盔纓用牦牛尾毛制作,都百戶長至副都千戶長的盔纓用雉羽(普通野雞羽毛),都千戶長至副萬戶長的盔纓用鹖羽(褐馬雞的羽毛),萬戶長及以上將領的盔纓用貂尾,立有重大功勞的則賜薰貂尾或孔雀翎。放眼大衛國的將領,有資格使用鹖羽的并不多。
此次隨征南大將軍西日莫出征,杜子香雖然沒有讓自己的爵位再上一層,卻被拔擢為貴州副提督并蔭一子為百戶長,更重要的是與衛軍元老重臣西日莫、那日松攀上了交情。此次奉命隨云貴總督阿拉坦倉南下援黔,便是老帥西日莫推薦。同時隨阿拉坦倉南下的還有云南巡撫方于宣,和自己一樣,此人也因為北伐入了西日莫的眼。區別只在于自己是舞刀弄槍拿命搏來的信任,而他是舞文弄墨用筆贏來的信任。沒關系,異曲同工嘛!杜子香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他原是大順軍將領劉體純的部下,卻比劉體純有眼色的多,先是見清軍勢大降清,后又見衛軍勢大投衛。如今劉體純已經化為南柯一鬼,自己仍好端端地活著還位居高位!時也!命也!
蓮大可汗率大軍回京休整,僅撥給云貴總督阿拉坦倉蒙古騎兵三千,另讓他找征南大將軍西日莫從隨征的陜西、四川駐軍中抽調二萬入黔。西日莫與阿拉坦倉私交不錯,見其來找自己要人,便推薦了杜子香,說此人勇猛多智才堪大用。見是老帥推薦,阿拉坦倉自然相信,立即命其為先鋒,率二萬三千兵馬南下貴州。
摸了摸頭盔上的鹖羽,杜子香忽然想起《鶡賦》上的話:“揚玄黃之勁羽”。鹖這種動物,好勇善斗悍不畏死,只要開始戰斗,就會至死方休。所以從戰國時代開始,君王就用鹖的羽毛作為武將的頭飾,以嘉獎其英勇,激勵他們忠勇無畏。這回南征,須得好生作戰,讓咱老杜家的爵位再升上一升!
“汝是說清軍奪取了遵義?莫要急,敵人有多少兵馬,哪位將領領軍,細細道來”,撫摸完兜鍪上的鹖羽,杜子香趾高氣昂地問王劉蒼。雖然他與王劉蒼以前同歸老帥西日莫節制,可眼下自己已被擢為貴州副提督,算是王劉蒼的上官。上官嘛,便得有上官的威嚴。
“稟總鎮,來的是吳三桂麾下總兵馬寶、李如碧,二賊的部下約有五萬,末將兵微將寡,委實抵擋不住”,王劉蒼凄慘地回答,特意夸大敵人的兵力,好為自己丟了軍事重鎮遵義開脫。
“馬寶?李如碧?”一聽這兩個名字,杜子香剎時便沉默了。想當初他也混過大順軍,雖然與大西軍不是一個路子,但同為流賊,對他倆的大名可是如雷灌耳。若是這兩位狠人,又有這許多兵馬,孤軍趕往遵義豈不和送死無疑?能活到現在,杜副提督可不是光靠武力,頭腦也是相當靈活,立即傳令在遵義西北方的二郎壩駐扎,等待阿拉坦倉的大軍。
煙塵滾滾,又來了約莫五千人馬,乃是衛軍第二陣陜西副提督、蘭州總兵辛思忠部。見了杜子香和王劉蒼,辛思忠緩緩問道:“剛至晌午,汝等為何止步不前?”
見是辛思忠,杜子香一陣嫉妒。覆滅明、清后,蓮大可汗一口氣拔擢了眾多將領,貴州總兵丹巴達日杰被擢為提督,他與辛思忠、齊之震、范鼎革、馬安邦俱被授了副提督銜并隨云貴總督阿拉坦倉南下。有消息說,朝廷欲從這四位副提督中挑選一人為云南提督。辛思忠降衛的時間比自己早得多,也最有希望。怎不叫他嫉妒?將嫉妒的心思放在心中,擠出笑臉,介紹王劉蒼道:“此乃遵義守將王副戎,據王副戎言清軍馬寶、李如碧部已經攻占了遵義,二賊有五萬精兵,敵眾我寡,不敢輕進,所以于此駐扎”。
聽王劉蒼介紹完戰敗的經過,辛思忠勃然大怒,“依汝言,清軍是從平越軍民府繞到遵義后方偷襲了城池。若敵人真有五萬之眾,何須繞路,直接攻城便是。即便真有五萬敵人,此時散駐于平越、遵義二府各處,又有何懼?大衛勇士,向來有進無退,豈能畏敵不前?額自領本部向前,汝等可愿跟隨?”
受此訓斥,杜子香心中雖惱,卻不敢吱聲。無他,以前在大順軍中,辛思忠被闖王李自成封為標右威武將軍時自己不過是員裨將,此人地位遠勝自己,作戰又勇猛得了個綽號虎焰班,人呼辛將軍,是軍中出了名的猛人,可不是自己惹得起的!想到這里,不得不腆著臉說道:“愿隨辛兄前進!”
見他倆都贊同進軍,王劉蒼自然不敢反駁,領敗軍與二將合兵。
萬余衛軍兇狠地朝遵義前進,行至樓山關前,遇到了馬寶、李如碧的萬余追兵。見果然被自己猜中,敵人的數量壓根就沒有五萬,辛思忠放下心來。命杜子香居左、王劉蒼居右,自己居中,三路攻擊吳軍。甫一開打,辛思忠的部將楊光烈、達元禎便率一千騎兵猛攻吳軍中軍,此二將皆出身于武威將門,武藝高強,悍勇異常,很快便楔入吳軍陣中。辛思忠見狀大喜,立即與副將丁國棟領步兵跟進。
見衛軍來得兇狠,馬寶次子馬自援心生畏懼后退,馬寶左手抽鞭欲誅。見父親動怒,馬自援不敢再退,返身再戰。馬寶亦左手執鞭、右手持槍死戰不退。激戰一日,雙方不分勝負。次日,阿拉坦倉領一萬三千兵馬趕到。見敵人驍勇且兵力勝過自己,馬寶不敢戀戰,下令退至樓山關堅守不出,又派人飛馬前往貴陽向平西王吳三桂求援。
吳三桂聞聽衛軍想奪回遵義,忙命總兵吳之茂、副將柯鐸領兵一萬來援。見吳軍來了援軍,久經沙場的阿拉坦倉并未下令攻城,而是與正駐于畢節、赤水的總兵劉鼎、鑣藺宣撫使奢保壽、鎮雄宣撫使隴鴻勛等部聯系,讓他們與自己互為犄角與吳軍相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