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羌笛楊柳伴盧溝(中)
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永定河)而得名,是一座長八十丈(266.5米)、寬二丈余(7.5米)的石造聯(lián)拱橋,兩側(cè)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此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gòu)成美麗的奇觀”。的確,橋兩側(cè)石雕護欄各有一百四十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據(jù)說有六百二十七個,每只獅子的神態(tài)皆不同。
清清的河水在橋下流淌,石獅們在橋上嬉戲,如此美景,偏有人大煞風景想要炸橋。敖漢左千戶札木素奉趙王畢力根達來之命派人在橋墩處裝填炸藥,想炸掉這條聯(lián)接盧溝河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一旦毀橋成功,河對岸的清軍想要渡河只能依靠船只和木筏。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連續(xù)的爆炸聲傳來,橋墩和橋面出現(xiàn)了幾個大坑,可并沒有炸斷橋梁,畢竟是座石橋,堅固程度非木橋可比。
“廢物!再炸!”札木素罵咧咧地指責部下。部下慌忙重新裝填火藥,可已來不及,河對面出現(xiàn)了清軍綠營的綠旗。
來的是浙江溫州鎮(zhèn)總兵尚好仁和靖南王耿繼茂麾下總兵、左都督兼太子太保楊學皋兩部兵馬。尚好仁降清較早,屬于清廷放心的自己人;楊學皋本是鄭成功的先鋒大將、威名赫赫的振武將軍兼左都督,鄭成功死后,他與鄭經(jīng)不睦,帶著麾下三千精兵及逾三萬家屬降了靖南藩。此次各省抽調(diào)軍隊入衛(wèi)京畿,耿繼茂舍不得派嫡系軍隊前去,便將這支降軍派了來。楊部雖然只有三千人,可楊學皋當年能被選做鄭氏先鋒,自然是能戰(zhàn)的,部下人馬十分精銳。佟養(yǎng)量見保定巡撫劉祚遠所領(lǐng)各部在攻打西山的戰(zhàn)斗中傷亡頗大,命傷亡較小的浙江鎮(zhèn)總兵尚好仁部為渡河先鋒,又派楊學皋協(xié)助尚好仁。
“清軍來得好快!”河對岸,畢力根達來瞧見清軍軍旗皺緊了眉頭,冷冷下令道:“傳令札木素不要炸橋了,趕緊列陣守住橋頭;楚依部列于札木素后方射箭;滿都拉圖、烏日根達來各率本部沿河岸布防,防止清軍乘船渡河;阿罕部留作預備隊”。西山攻防戰(zhàn)中,他的三萬大軍足足傷亡一萬,雖然只剩下兩萬人,卻也只能咬緊牙關(guān)守橋,絕不敢放清軍進入大都破壞父汗攻取大都的方略。
“久聞楊都督是員虎將,便請一展雄風”,尚好仁知道楊學皋能戰(zhàn),出言相激。
楊學皋略有些猶豫,他雖被清廷封了高官,可畢竟只有三千人馬。對降將而言軍隊是命根子,舍不得輕易折損。
“楊公放心,吾定率溫州鎮(zhèn)為汝后援”,見他猶豫,尚好仁說道。
“既如此,末將愿為先驅(qū)”,楊學皋點頭答應,喚來副將楊喬,“汝率一千軍士搶奪盧溝橋、為尚總鎮(zhèn)開路,吾率軍乘藤牌渡河”。楊部大多來自福建漳州、泉州一帶,其地有一種極其堅韌的山藤,可以制作將士用的藤甲和帽子,還可編成藤牌。這種藤牌在桐油中泡上數(shù)月,再曬上數(shù)月,反復十余次方能做好。不僅輕便、入水不濕,還能擋住箭射刀砍并減緩銃彈的殺傷力,陸戰(zhàn)時可做盾牌,水戰(zhàn)時可做船只,厲害無比。
“末將領(lǐng)命”,楊喬欣然領(lǐng)命,率二百執(zhí)雙層藤牌、八百執(zhí)單層藤牌的軍士緩緩往盧溝橋走去,后面跟著尚好仁麾下的溫州鎮(zhèn)。雙層藤牌對銃彈的防護力勝于單層藤牌,可卻重得多,非大力士不能使,楊部使雙層藤牌者并不多,個個皆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
“放箭!”見清軍想搶橋,楚依下令麾下的阿魯科爾沁部弓箭手拋射,一時間箭如雨下。大部分的箭皆被藤牌擋住,即便有些箭射到清軍身上,也射不穿他們的頭盔和藤甲。除了少數(shù)倒霉鬼被射到面孔和裸露在外的部位外,很少有人受傷。
“嗯?放銃!”札木素大怒,命部下取來騎兵用的三眼銃,列陣放銃,“呯呯”之聲不斷。“滾牌!”楊喬大喝一聲,部下聞令手執(zhí)藤牌在地上滾動前進。藤牌雖然對銃彈有較好的防護力,但并不能完全擋住火銃的射擊,采用這種滾動前進的方式,可以縮小身體暴露的部位,更好地避開銃彈。
“呸!有古怪!”札木素瞪圓了雙目,率部下勇士列陣與清軍戰(zhàn)在一起。
好個楊喬,手持雙層藤牌和腰刀沖在最前面,一會兒勇猛地向前跳躍,一會兒又靈活地往后退卻,敏捷如猿猴,轉(zhuǎn)眼工夫便斬殺七八名衛(wèi)軍。
“可惡!”札木素舉起大刀朝楊喬砍去,奈何楊喬在地上滾來滾去,十分靈活,竟將這位猛將殺得手忙腳亂,節(jié)節(jié)后退。
見這些藤牌兵這么快便沖上橋頭,尚好仁大喜,忙命麾下游擊倪祥、陳汝器、鄭標各率本部跟緊。與楊學皋一樣,這三將也是鄭氏降軍,歸鄭氏驍將、肇敏將軍陳文達管轄,后陳文達與總兵羅永德一同帶著部下去臺州降清。清廷封給他倆高官卻不再讓他們掌軍,將其部下老弱賜田回鄉(xiāng),精壯重新整編,三將被撥于溫州總兵尚好仁節(jié)制。攻橋這種危險事,自然是先用降軍,尚總鎮(zhèn)派三將走在最前面,自己率大軍跟在后面。
“呃?”這一幕被手舉千里鏡的趙王畢力根達來瞅得明明白白,見清軍這么快就殺至橋口,不由焦急起來,怒喝道:“快!開炮封鎖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