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修仁德遠人來投(上)
“棄清歸衛(wèi)?”肯哲烏勒緊鎖雙眉沉思,“你忘了崇德五年和崇德八年的那兩次屠殺了嗎?連博穆博果爾那樣的英雄都不是清軍的對手,咱們?nèi)羰禽p舉妄動,恐怕會引來災(zāi)難,如今咱們四個穆昆連老人孩子在內(nèi)總共只剩下四千人口,再也禁不起那樣的浩劫了!”“兄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昂噶察倒是淡定,呵呵笑道:“清軍戰(zhàn)敗后,昂邦章京巴海必然會退守寧古塔,離咱們遠;離咱們近的嫩江中下游杜爾伯特、扎賚特、郭爾羅斯、科爾沁諸部已經(jīng)歸順了蓮汗。要知道,科爾沁部可是滿清皇帝的姻親,連他們都降了,足見大衛(wèi)兵鋒之盛。若不肯歸順,蓮汗只需讓諸部出兵攻打,便遠非勢力弱小的咱們能抵擋得了的”。
肯哲烏勒微微點頭,“你說得不無道理。可漢人有句俗話:上趕著的不是買賣,過早投衛(wèi),蓮汗未必重視,且巴爾虎、布里亞特等部落尚未做出抉擇,此事不可太著急。嗯,可以派人去結(jié)雅河祖地,聯(lián)絡(luò)其他達斡爾部落一同行事”。
“兄長,自從滿清讓從叔巴雅勒布哈做了德都勒部落的穆昆達(氏族長),咱們的那位從叔便沒有了當年的血勇,一心只想做滿清的忠臣,與他們一同行事恐怕很難”,昂噶察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
“不管如何,大家都是同族,如果能抱在一起,力量會大得多。此事先這么著吧,讓我再想想”,肯哲烏勒瞇起眼睛,思緒卻回到十九年前的那場腥風血雨。當年巴爾達齊、科約布魯、梅爾迪音諂媚滿清、欺凌同族,催征的貢貂一年比一年多,方才釀成大禍。直接導(dǎo)致整個德都勒部落有萬余人或被殺或被擄至清國境內(nèi)編為八旗,自己等人也被迫遷移至嫩江上游,編為一個索倫牛錄。唉!若是當初大家團結(jié)一致,安能有此大禍?
蒙古人個個都會執(zhí)馬鞭,可想執(zhí)好整個部落的馬鞭卻并不容易。作為嫩江達斡爾德都勒部落的穆昆達(氏族長),肯哲烏勒行事自然不能像從弟昂噶察一樣隨心所欲,必須將整個部落的安危放在首位。所以,他很猶豫。猶豫的并非只有他一人。嫩江達斡爾德都勒部落西南面的巴爾虎部落,以及更遠的貝加爾湖(北海)以東巴兒古津河一帶的布里亞特部落的首領(lǐng)們面臨著同樣處境。尤其是居住在大興安嶺以西呼倫貝爾地區(qū)的巴爾虎部落,除了東北面和嫩江達斡爾德都勒部落接壤外,東面、南面、西南面緊挨著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衛(wèi)軍一統(tǒng)漠南漠北后,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同樣接近大衛(wèi)國,也同樣容易遭到衛(wèi)軍攻擊。倒是巴爾虎部落的分支布里亞特蒙古人居住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離衛(wèi)國較遠,相對安全些。以蒙古共主自居的蓮大可汗并不在乎距離的遠近,稱汗時曾向達斡爾、巴爾虎、布里亞特等蒙古部落派出使臣,要求他們朝覲,但因為當時距離太遠且大衛(wèi)國并未表現(xiàn)出令這些部落足夠敬畏的實力,并無一個首領(lǐng)愿意捧場。
傳說遠古時期,有一個名叫巴爾虎代巴特爾的獵人在貝加爾湖畔的森林里狩獵,意外發(fā)現(xiàn)澄徹的湖水中有七個美麗的女子在洗澡。年輕的獵人不禁心潮澎湃,趁姑娘們戲水的時候,悄悄藏起一件衣裳。少女們洗完澡穿上各自的衣裳,立刻變成雪白的天鵝飛上天空,只有最小的少女沒有衣裳穿變不成天鵝,傷心地流淚。于是,好心的巴爾虎代巴特爾將她帶回家中做自己的妻子。他們生育了十一個男孩,這十一個男孩的后代繁衍成巴爾虎部落最初的十一個姓氏……總之,巴爾虎部落是英雄巴爾虎代巴特爾與白天鵝的后代,是最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關(guān)于他們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于公元三世紀的鐵勒聯(lián)盟時期,豁里、禿馬惕、巴爾忽惕、布里亞特等部落都是巴爾虎部落的分支。因為距離遙遠,雖然都講蒙古語,但是巴爾虎蒙古語與黃金家族嫡裔察哈爾部所講的正統(tǒng)蒙古語發(fā)音有較大區(qū)別,屬于蒙古語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即便如此,畢竟同文同種,在內(nèi)心深處他們與達斡爾人一樣都認同自己的蒙古人身份。隨著藏傳佛教同樣傳播到他們生活的區(qū)域,共同的宗教信仰讓他們與其他蒙古部落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
呼倫貝爾的巴爾虎諸部已經(jīng)向滿清稱臣,不少部落子弟被招募進寧古塔清軍的索倫營。薩爾滸之戰(zhàn)后,為了拉攏索倫各部,仁慈的蓮大可汗一口氣釋放了在戰(zhàn)爭俘虜?shù)娜倜鱾愑率浚渲谐擞羞_斡爾人外,也有巴爾虎人。這些勇士將衛(wèi)清大戰(zhàn)的情形傳得繪聲繪色,各部首領(lǐng)迅速知道了衛(wèi)軍獲勝的消息。
巴爾虎呼爾拉特氏、哈勒斌氏、永舍布氏等部落的首領(lǐng)們坐不住,他們按照蒙古傳統(tǒng)在額爾古納河畔召開了忽里勒臺大會,為增強自己的力量,還邀請了同宗的齊布齊諾特氏、奎車里克氏、賽氏等布里亞特蒙古部落的首領(lǐng)。
“諸位,蓮汗已經(jīng)征服漠北、漠南諸部,最近又大敗清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他的兵鋒直逼咱們而來,是戰(zhàn)是和?請各抒己見”,德高望重的巴爾虎呼爾拉特部哈拉達(首領(lǐng))呼爾拉特必勒格開口問。
“這還用問嗎?草原上的風往哪刮,草便往哪倒。既然蓮汗勢力大,咱們降衛(wèi)便是”,哈勒斌阿爾斯愣說道。
“是啊,大家都是蒙古人,降衛(wèi)沒準比降清日子還好過些”,永舍布恩和森附和。
“哼!咱們巴爾虎部可是英雄巴爾虎代巴特爾與白天鵝的后代,為什么要向別部稱臣?依我的看法,不管是大清還是大衛(wèi),咱們都沒必要理會”,齊布齊諾特貼木兒反對。
“貼木兒說的對,不管是面對斡羅斯人還是滿洲人,我們布里亞特人都從未屈服過,自然也沒必要向蓮汗低頭”,奎車里克依仁臺驕傲地挺直胸膛。
貼木兒和依仁臺的部落都屬于布里亞特蒙古部落,他們的領(lǐng)地遠在貝加爾湖東岸,離衛(wèi)國的疆土還有很遠,因而并不像其他巴爾虎部落那樣有壓力。
見大家對是戰(zhàn)是和未能達成一致,老必勒格皺緊了眉頭。正當他憂心忡忡之時,另一位布里亞特蒙古部落的首領(lǐng)賽吉日格拉忽然笑道:“嫩江的達斡爾德都勒部落都不急,咱們急什么?”
這句話頓時為忽里勒臺大會定下了基調(diào):等等,再等等,看其他部落怎么做。諸位首領(lǐng)于是不再爭執(zhí),一面派人仔細打探達斡爾、雅庫特(鄂溫克)、鄂倫春(奇勒爾)等部落的消息,一面做著形勢不對立即由呼倫貝爾遷移至貝加爾湖東岸的準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