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遼南變幻兩國旗(下)
熊岳城,周圍三里九十九步,南北二門,北門名綏德,南門名迎薰,城門外還建有甕城。此城其實是座軍堡,建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為明朝在此設立驛站,又稱為熊岳驛。因為地處南北交通要沖,雖然只是一座驛站和軍堡,但城池的規模卻遠遠大于同類級別的“驛”或“堡”,僅略小于“衛”。大衛遼南總兵王國泰雖然貪財好色無氣節,卻是有作戰經驗的,命右營游擊徐文率一千二百兵馬駐于復州北邊的熊岳城,等于是在蓋州以南建起一座屏障,即便清軍拿下在金州或復州登陸,也得先過熊岳城這一關。
徐文此人長相十分儒雅,據說曾經有過秀才功名,身逢亂世,深感百無一用是書生,投筆從戎投入王國泰軍中,因為王總鎮麾下舞刀弄槍的多,舞文弄墨的少,遂以為不世之才,加以重用,即便資歷不算老,依然做到游擊將軍之位。沒讀過多少書的王總鎮很尊重讀書人,遇事喜歡征求他的意見,所提建議也務實管用,因而深得主帥之心,被視為心腹智囊。士為知己者死,徐文十分感激,對主帥也忠心耿耿。正因為如此,王國泰才將軍事重地熊岳城交于他駐守。他亦是個細心的,一到熊岳城便指揮部下將城的重要地段由土筑改為石條墻基、青磚包砌,極大地增加了城墻的堅固性;同時還在城內建起烽火臺,隨時可向蓋州報警。
這一日,天空飄起大雪,迎薰門城墻上的兵將哆唆著窩在箭垛后面閑侃。趙三喜率一百步兵趕著十余輛馬車,大搖大擺逼近城墻。
“站住!干什么的?”守軍見有人來,厲聲喝問。
“吾乃復州守備顧四麾下羊官堡把總趙三喜,奉我家守備之命去蓋州領取過冬的冬裝和錢糧,天冷,請行個方便,讓吾等入城歇息”,趙三喜大喝。
“有印信文書嗎?”值守的把總問。
“有咧~有咧~”趙三喜憨厚地取出文書,系于箭上,射向城頭。
把總檢查了一會兒,印信無誤,沖他呵呵一笑,“不是兄弟有意為難,實是徐游擊有令,沒有他的允許不得開門。等著,吾這便向游擊稟告”。
“天寒地凍的,一點心意,給弟兄們買杯燒酒喝,麻煩老哥快些”,趙三喜陪著笑臉,扔上一個錢袋。
那守備打開一瞅,里面放著一串銅錢,面色頓時好看起來,笑嘻嘻地說道:“兄弟放心,吾這便去稟告”。
迎薰門外的樹林中,此時已是銀裝素裹的一片,清湖廣提督董學禮部九千精兵埋伏于此。
“提督,衛軍會中計嗎?”左都督于大海問董學禮。此人原是明朝將領,一直忠于明朝與大西軍多次在四川交戰,被永歷帝封為鄭國公。后被大西軍名將劉文秀所逼,不得不由四川撤往湖廣。清朝屢次招降皆不允,打聽到他是大孝子,以其母為質,終于迫使他歸順。降清后屢立戰功,升任左都督鎮守襄陽。此番董學禮奉旨援遼,知道此人是員驍將,遂一紙調令調至身邊隨征。
“昆山(于大海字)勿急,就算那趙三喜誆不開城門,我軍人數遠多于敵,強攻便是”,董學禮呵呵一笑。
“提督說的是,若衛軍不中計,末將愿率部先登”,于大海主動請戰。
“好,若衛軍不中計,汝攻迎薰門,本督殿后,定要攻破此城”,董學禮信心十足。
——
“復州營派人去蓋州取冬衣想入城?劉把總,汝可曾仔細檢驗文書?”徐文聽完稟告后問。
“卑職已經仔細查看過,沒什么問題”,劉把總恭敬地呈上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