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躍馬揚鞭入盛京(中)
“大清律法森嚴,地方官有守土之職,若盛京有失,吾這個奉天府尹也只能殉國嘍!唉!前一陣城里都在傳,說是平王爺的大軍敗了,弄得人心惶惶,也不知是真是假”,這一日,張尚賢正在后堂自言自語,管家張五福走過來稟告,“老爺,都統請您去一趟”。
“哦,阿爾泰找吾?”張府尹心中一凜,直覺告訴他有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不過畢竟為官多年,還是沉得住氣的,乘轎迅速趕往正紅旗都統阿爾泰的大帳。
大帳內,除了阿爾泰外,還有兩人。其中一人便是廣寧參將石琳,一見此人,張尚賢便在心中狂叫:不好!廣寧丟嘍!廣寧緊挨著錦州,如今已是捍衛盛京的最前線,石琳如何能離開廣寧來盛京?必是丟了廣寧!另一人,似乎見過,卻記不得也。
“張府尹,這位是剛從錦州回來的正黃旗漢軍甲喇章京金維垣”,阿爾泰指著那人介紹,又謂金維垣道:“汝將錦州戰局說與諸公聽聽”。
金維垣倒是健談,從和爾博勒津之戰一直講到錦州失守,說到羅可鐸、鰲拜、烏庫禮俱已戰死后,眾人皆感震驚。尤其是石琳,暗自慶幸自己跑得快,否則必然成為衛軍的刀下之鬼,連平王爺都戰死了,廣寧營那區區一千兵馬如何敵得過?
“衛軍已經奪取廣寧,很快便會打到盛京城下。我意將盛京城內的所有青壯全部征發至城上協守,還請張府尹助我”,阿爾泰說出正題。
“此乃下官分內事,這便命人征發城內所有青壯,還須組織衙役巡邏,嚴防奸細。只是城中兵力空虛,光征發百姓守城,恐怕不夠,得立即抽調周邊綠營增援盛京才是”,張尚賢畢竟經歷過于七之亂,倒是臨危不懼。
“哪還有兵可調啊!”阿爾泰嘆了口氣,“蓋州的漢軍旗、復州綠營早被烏庫禮章京抽調一空,都爾鼻城、鐵嶺、撫順等地皆是軍事要地,如何能抽調?”
“都統,事有輕重緩急,都爾鼻城、鐵嶺、撫順雖然重要,但皆比不過盛京。盛京若丟,吾等如何向皇上交待?”張尚賢焦急地說。
阿爾泰沉思良久,緩緩點頭,“張府尹說的甚是。吾這便抽調三地駐軍來援,只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萬沒想到衛軍這么快便攻下了錦州、廣寧”,提到“廣寧”二字時,隱隱有埋怨石琳未在廣寧堅守幾日、為己軍爭取些時間之意。石琳臉一紅,裝作聽不明白,別人倒也無奈他何。
阿爾泰立即給駐都爾鼻城的護軍參領瓦岱、駐鐵嶺的鑲白旗漢軍梅勒章京杜忠、駐撫順的正黃旗漢軍甲喇章京馬成勛寫信,令他們率軍入城。杜忠部和馬成勛部離得近,迅速趕至,瓦岱部離得遠些、尚未趕至,衛軍前鋒王國泰部九千兵馬便殺至盛京城下。此時城內有阿爾泰部五千正紅旗旗兵、梅勒章京杜忠部二千鑲白旗漢軍、甲喇章京馬成勛部一千五百正黃旗漢軍、廣寧參將石琳部一千營兵,總兵力九千五百人,外加征發的一萬百姓。
“城上的聽著,大衛已克錦州,偽清平親王羅可鐸、鰲拜、烏庫禮諸將皆已被我軍梟首。爾等何不順應天命、盡早歸順?否則,殺入城去,片甲不留”。一桿大大的“王”字旗下,大衛國錦州總兵王國泰列于戰馬之上,得意洋洋地聽著部下朝城內喊話勸降。
“那不是復州參將王國泰嗎?他怎么降衛了、還帶著兵馬打咱們?”守軍中有眼尖的認出了曾為清復州參將的王國泰,不由得竊竊私語起來。
阿爾泰也瞧見了王國泰,不由得怒火中燒,謂杜忠、馬成勛、石琳、金維垣諸將曰:“誰敢斬下那狗奴才的頭?”空氣忽然變得寂靜起來,居然無一人敢答應。
“末將愿往!”有一將見狀,梗著喉嚨大呼。阿爾泰一瞅,乃是自己的部下、出身于東海女真虎爾哈部的正紅旗甲喇章京瓦爾達。想當初女真分為建州、海西、東海(野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包括建州五部:哲陳、渾河、蘇克素護河、董鄂、完顏(又叫王甲)和長白三部:珠舍哩、訥殷、鴨綠江;海西女真包括哈達、葉赫、烏拉、輝發四部;東海(野人)女真包括渥集、瓦爾喀、虎爾哈(又譯為瑚爾哈、呼爾哈、庫爾哈、庫爾喀)三部。各部互不相讓、各自爭雄。明朝采取的“分而治之、相互牽制”分化政策,更是加劇了彼此間的混戰。幸好建州女真出了個雄主努爾哈赤,重新將女真三大部統一了起來。努爾哈赤用的手段其實很簡單,就八個字:“討好明朝、先弱后強”。東海女真被建州女真吞并后,渥集、瓦爾喀、虎爾哈等部皆被編入八旗,瓦爾達所在的部落被編入正紅旗,其本人因為作戰勇猛,一步步做到了甲喇章京之位。
見是他,阿爾泰大喜,手撫其背道:“若能挫敵銳氣,爾當為首功!”
受了上官鼓勵,瓦爾達二話不說,率一千五百正紅旗騎兵馳出城外,直撲王國泰的將旗。
王國泰自從降了大衛后,猶如脫胎換骨般百戰百勝,攻克錦州后更是一路如入無人之境。仗打得太順難免驕狂,欺盛京兵少,還打著逼降的念頭,渾沒想到城內的守軍居然敢出城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