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立旗起歌敗兇頑
“大汗,阿布鼐正逃往翁貢烏拉蘇木,是否追擊?請您示下”,納噶特恭敬地向蓮大可汗請示。此時的蘇勒坦已率軍抵達寶格達音高勒河西岸,與剛渡河的魯國公額爾克、霍博克賽里將軍札木畢的兵馬會合。
大可汗忽然露出蓮般慈祥的微笑,“不用,跟在后面慢慢盯著他們便好。傳令爾嘎朗,盡快趕來與朕會合,再傳令托羅什瑚、布和阿爾圖,發現來援救翁貢烏拉蘇木的叛軍主力后,不要阻攔,放他們入山。朕要在翁貢烏拉山全殲叛軍”。
在蒙古語中,“翁貢”意為“神圣的”,“烏拉”意為“山”。之所以被稱為神圣的山,是因為境內敖包眾多。最出名的翁貢敖包祭祀著成吉思汗帳下大將道布丹拉慶。在翁貢敖包周圍,還有希拉敖德敖包、額畢哈拉哈敖包、畢拉古敖包、達里崗崖敖包。到處都是經幢、哈達、風馬旗,如何能不神圣?
阿布鼐很得意,他疾馳來援,本以為會有一場惡戰,沒想到正在攻山的衛軍居然沒敢阻攔,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進入翁貢烏拉。看來阿雜里上師說的沒錯,所謂數萬敵人不過是將土默川的男丁和健婦武裝成軍,所以才不敢攔截自己。如此,又何懼之有?
來到翁貢烏拉山,見察哈爾部眾安然無恙,這位察哈爾王總算放下心,問中都千戶長斯楞格:“山下有多少敵人?這些天交戰情形如何?”
“回王爺,山下大約有一萬五千衛軍,雖然日日攻山,攻勢卻并不猛烈”,斯楞格如實回答。
聽了這話,阿布鼐愈發放心,若是一萬五千精兵,恐怕早拿下翁貢烏拉山了,可敵人連攻數日卻打不下來,說明并非精兵。“傳孤的軍令,察哈爾部所有年滿十三至七十的男子、二十至五十的健婦全部編入行伍,違令者,斬!”
好個察哈爾王,軍令一下,全部皆動,迅速便集結起五萬大軍,單從人數上來說已經與蓮大可汗的兵馬差不了太多,可卻夾雜著大量的老人和婦女。剛將部眾集結完畢,山下便傳來衛軍主力趕到的消息。
“來的好!孤要在翁貢烏拉與爾嘎朗、納噶特決戰”,阿布鼐大笑著說。因為衛軍只打著魚竿釣子旗,沒打禁衛軍(侍衛親軍)特有的龍獅旗,所以直到此刻,他依然以為自己的對手是晉王爾嘎朗和土城郡王納噶特,毅然率軍下山與衛軍交戰。
雖然夾雜著大量的老人和婦女,可蒙古的老人和婦女也都是能拿得起刀槍、射得了箭的。光看軍隊人數,五萬叛軍的確聲勢浩大。阿布鼐堅信自己部落的牧民戰力超過歸化城附近土默特等部落的牧民,定能取得戰斗的勝利。自信本沒有錯,可惜他的對手是蓮大可汗以及跟隨大可汗身經百戰的衛軍精銳。
“列陣!”見叛軍已全部下山,蓮大可汗冷冷地下令,小聲嘀咕了句:“朕倒要看看這只小狼崽子有多大本事”。
令旗揮舞,六萬衛軍聞令列陣,陣形嚴密、帶著濃濃的殺氣。
“這~怎么可能?”阿布鼐畢竟是打過仗的,立即覺察出對面不是拼湊的雜兵,而是真正的戰兵,可怎么會有這么多敵人精銳?
“呵呵,傳令,打出朕的龍獅旗”,蘇勒坦的嘴角處露出一絲微笑。禁衛軍聞令紛紛豎起象征著蓮大可汗的龍獅旗,最大的那桿高達五丈的龍獅大纛下,跨著寶馬“追風”、手按伊力特寶刀的大可汗一動不動地觀察著戰場,威風凜凜的樣子仿佛戰神。
“龍獅大纛!”“大汗的龍獅旗”,“不好了,蓮汗帶著大軍回來了”……見到漫山遍野的龍獅旗,察哈爾軍隊頓時軍心大亂
“起歌!”對面的蓮大可汗又下了道軍令。“魚竿釣猛士,凜凜英雄姿。壯哉大可汗,郁郁征戰遲。手中七寶刀,百鑄乃得之。持刀上戰場,猶勝新婚時。蒙古多豪杰,秣馬望天明。輝特無懦夫,橫戈萬里行。凱歌震天地,狂風卷馬蹄。生當立功名,死亦隨鼓旗……”軍令一下,大衛軍歌《蘇勒坦汗向日喀則進軍》立即在陣前唱響,震耳欲聾、可摧山岳。
阿布鼐看著那桿大纛、聽著驚天動地的戰歌,如遭雷擊,心驚膽顫,從小形成的對義父的畏懼涌上心頭,不由得六神無主起來。“殿下,咱們上當了,對面的不是爾嘎朗、納噶特,而是蓮汗的禁衛軍。他沒有去打西安,悄悄返回了草原”,阿雜里大和尚焦急地說。
“上師,咱們該怎么辦?”此時的阿布鼐只能將希望寄托于阿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