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外城破橫生枝節(中)
西便門墩臺上燃燒的雄雄烈火引起了廣寧門守將、步兵統領佟徽年的注意。佟徽年是在美峪所戰死的佟岱之子,聽說佟岱陣亡于涿鹿山的消息后,順治帝十分悲痛,擢其子佟徽年為正二品步兵統領。步兵統領,民間俗稱“九門提督”,負責指揮巡捕三營。巡捕營亦稱京營,即京師綠營,是拱衛京城的綠營軍隊,掌分汛防守并巡邏稽查外城及京郊地方。初設南、北二營,順治十四年(1657年)增設中營,合稱“巡捕三營”。年紀輕輕便做到如此高位,足見皇帝對老佟家的厚愛。
佟徽年曾多次隨父親佟岱出征,是打過仗的,武藝精湛。可是所謂“巡捕三營”卻只是京師的衛戍部隊,掌治安、司緝捕等,因為駐于京城,很少有仗打,平息騷亂、緝拿盜賊還行,打大仗,戰力遠不如地方綠營。他直轄的巡捕中營兩千人馬更是三年前才成立的,其中很多是勛臣子弟,雖然滿清剛入關不久,這些勛臣子弟大多也習些武藝,可卻桀驁不馴,甚是難管。
“爾等速隨吾集結兵馬,馳援西便門”,佟徽年手按刀柄對麾下將校下令。眾將面面相覷,一名平時桀驁不馴的步軍副尉說道:“統領,咱們負責的是廣寧門,何必管西便門的事?要去汝去,吾可不趟這渾水”。
“唰~”
佟徽年刀出鞘,一刀便削落步軍副尉的頭。他忍這廝很久了,今日終于找到了一個殺人的機會,“不遵軍令者,斬!”
人頭一落,平時狂妄的諸將頓時凜然,沒想到這年輕的統領平時和氣,卻是個敢殺人的狠角色!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齊聲應了聲:“嗻”,領命而去。
廣寧門本有兩千巡捕中營外加一個千總率領的六百雜兵。佟徽年留下一千六百人守城,帶著一千巡捕中營精銳火速趕往西便門。廣寧門與西便門僅隔二里多地,須臾便至。趕到時,大衛國烏衣衛的番子剛好砍落吊橋,打開了城門,城外張捷部麾下守備劉輔國率二百精銳涌入城內,將組織部下拼死抵抗的清軍西便門守備殺得節節后退。
“列陣,給吾射!”佟徽年怒喝道。部下趕緊排成五排,舉起火銃。
“呯~呯~呯~”連續的火銃聲掩蓋了廝殺聲,城門口過于擁擠,清軍的火銃造成大量的殺傷,烏衣衛的番子和劉輔國的部下紛紛倒在血泊中。
“殺!”
劉輔國大吼一聲,持刀朝佟徽年沖去,只差五六步的距離,被飛來的銃彈射倒。
見來了援兵,西便門守備大喜,忙與佟徽年合兵一處,將沖入城門洞的衛軍又趕了出去,重新拉起吊橋。見沖入城的部下又被趕回,部將劉輔國亦折在城內,張捷大怒,揮軍攻城。
其他各門亦是喊殺沖天,正南的永定門、東南的廣渠門還響起了隆隆的炮聲,尤以永定門附近的炮聲最密集,顯是衛軍的攻擊重點。
東便門外,卻相對平靜得多。城外的衛軍裝模作樣地吶喊著沖向城門外,卻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停下來,不住地吆喝著,顯是佯攻無疑。
東便門守備郎熙化是漢軍鑲黃旗人,據說他與朝中的滿洲大姓鈕祜祿氏沾點親,才得了這個差使。鈕祜祿,滿語是“狼”之意,族中子弟在朝為官者甚多,民間戲稱“狼一窩”,這個年代的代表人物是領侍衛內大臣兼議政大臣鈕祜祿遏必隆。因為有這座大靠山,郎守備的這個官兒做得蠻滋潤的,直到衛軍兵臨城下。
郎熙化暗暗感激劉祚遠安排自己防守這座不太重要的城門,因為不太重要,風險性也相對較小,看來劉撫院是知道自己背景的,特意照拂一二。其實他誤會了,劉祚遠主要是擔心他的能力及其部下的戰斗力,不敢將重要的城門交給他防守。
“怎么搞的,炮營怎么還不開炮?”衛軍察哈爾副將阿林保著急地嘟囔著。他與順治帝有血海深仇,急著殺入城內報仇,可大可汗下的軍令是等炮擊過后、硝煙未散之時進攻,所以焦急地等待炮聲。
大炮其實早已架好,衛軍在小小的東便門外集結了五十門重炮、六十門小炮,俱隱藏在柵欄、布幔之后,之所以沒開炮,是因為炮營副都千戶長孟庫特木爾尚沒有接到軍令。“噠~噠~噠~”一名旗鼓官馭馬馳來,帶來了大可汗的軍令,“大汗命你部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