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躍馬揚鞭寇京師(上)
《虞美人江山無限》
江山無限抬頭望,
拔劍西山上。
寄豪情獵獵風中,
躍馬揚鞭只為九州同。
登臨絕頂知音少,
歲月催人老。
史家筆下總無情,
功過是非一覺待天明。
這首《虞美人》是衛國的蓮大可汗攻入順天府、登上北京城外石景山某無名峰時所作。
西山是太行山北端余脈,古稱“太行山之首”,宛如騰蛟起蟒,從西方遙遙拱衛著北京城,因而被稱為“神京右臂”。靠近盧溝河(永定河)的石景山便是西山的一部分。除了石景山,西山還有東靈山、百山、平坡山、盧師山、香山、荷葉山、甕山等諸多組成部分。石景山之所以得名,相傳與萬歷皇帝有關,萬歷帝二十六歲游此山,在藏經洞旁見一古柏突兀于巨石夾縫間,蟠根錯節,甚為奇妙。山中老僧告訴他,古柏為戰國時燕昭王所種,樹齡已近兩千年。人吃了古柏的樹籽兒,可以祛病消災,長生不老?;实勐犃T,興致勃勃地寫下了“靈根古柏”四個大字。老僧請人將其鐫刻于崖壁上,成為山石間一景,石景山也因此得名。
大可汗登上石景山區的這座小山峰,可不是為了寫詩作詞,而是為了觀察敵情。小峰對面的主峰被清軍所占,清順天巡撫祖重光率薊州、通州二鎮精兵在西山駐守,石景山的主峰駐有清薊州總兵張鵬程部兩千兵馬。
按說山中風景甚美,又剛作完詞,正是心情舒暢的時候,可大可汗卻很不開心。君臨天下的他,早已習慣俯瞰眾生,可如今卻不得不仰望主峰上的清軍營寨。石景山其實并不高,大可汗登的這座小山峰其實只有五十余丈,清軍占據的主峰也不過約一百三十丈(430.8米),向上仰望的角度并不大,可自詡天下第一英雄的他,依然不喜歡這種仰望的感覺,冷冷地下令:“傳令阿林保、張捷部立即攻山,給朕狠狠地打!”
此次攻入北京的五萬七千衛軍中,有七千多降軍,撥歸阿林保、張捷二將指揮。因為前番在美峪所的戰斗中衛軍精銳傷亡頗大,所以此次大可汗特意命降軍當先鋒、打頭陣。他并沒指望這些降軍能發揮多大作用,只希望能盡可能的消耗守軍實力。
——
無獨有偶,主峰上,清薊州總兵張鵬程亦在觀察著衛軍的情狀。張氏原是陜西一帶的名門望族,張鵬程本人做過明朝的總兵,降清后仍為總兵。另一個時空,此時的他已經告老還鄉,可為了防范衛國的崛起,清廷大量留用有戰爭經驗的老將,他被留在原職發光發熱。
“衛軍何其眾也!”戎馬一生的老將估算完衛軍的營帳數量,立即判斷出山下有數萬大軍,兵力遠超自己,不禁暗自叫了聲苦。他曾以石景山地勢不高、不利于防守為由,向巡撫祖重光建議放棄石景山,集中兵力駐守石景山后的門頭溝一帶。與山勢較低的石景山不同,門頭溝一帶高山林立,整個西山的最高峰、高達六百九十余丈的東靈山(2303米)便位于門頭溝??勺嫜矒釁s非說什么要節節遲滯衛軍、為京師防御爭取時間,堅持命薊鎮綠營駐守石景山。
“唉!書生誤國??!”聽完軍令,張鵬程長嘆一聲,拗不過上官,只得執行。如今見到山下衛軍的軍勢,不由得面如死灰,自己的部下此前已大部被調往大同、宣府增援,如今只剩鎮標左、右兩個營頭二千人,石景山秀則秀矣,卻談不險峻,如何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