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戰彌勒短兵相接(上)
安遠靖寇大將軍、信郡王多尼帶著他的大軍來了,十五萬滿蒙漢聯軍,烏泱泱的,扎的營盤一眼望不到頭。不僅數量多,而且南征到現在,一仗仗打下來,這些清軍大多有作戰經驗,裝備也不錯,算是精兵。
一至布龍城附近,多尼便下令召開軍事會議。二十四歲的他起初并無率領大軍作戰的經驗,可奉命南征以來,幾乎戰無不勝,靠的便是集思廣益、采納眾人之長。他和羅可鐸雖然均沒什么戰爭經驗,可隨征的那些老將,比如貝勒尚善、杜蘭,寧南靖寇將軍、固山額真羅托,鎮國公屯齊,征南將軍趙布泰等,個個身經百戰,遇事多聽老將的意見,準沒錯。
不過,趙布泰、屯齊奉命留守云南,大帳內的滿洲大將只有尚善、杜蘭、羅托、伊爾德、阿爾津、巴思漢、卓羅、濟席哈八人,為更好地決策,除了滿洲將領,他將漢將左都督張勇,總兵李茹春、王平、陳德等亦召到大帳議事。與別的驕橫跋扈的滿人權貴不同,多尼一向謙虛謹慎,不擺架子,因而在軍中口碑甚好。
“衛國南路軍進占彌勒,阻住了我軍回援北京的道路,汝等都議一議,這個仗該怎么打?”
“西日莫是衛軍老將,有個綽號‘衛拉特之狼’,狼性奸詐、善使詭計,此城夾于兩山之間,背倚河流,易守難攻,衛軍選在此處與我決戰,極可能在山中藏有伏兵,須小心查探,不得冒進”,貝勒杜蘭說道。他一開口,貝勒尚善、杜蘭,固山額真羅托、濟席哈、巴思漢俱贊成。
“衛軍趁我大軍南下欲襲擾北京,皇上命我等盡快班師回朝解京師之圍,救兵如救火,怎可耽擱。此地多山,若派哨探一座座山查看,耽擱時間不說,誤了皇上的重托,誰能擔得起?我意立即攻城,以我軍之驍勇,此城旦夕可下”,平郡王羅可鐸年經氣盛,巴不得立即攻城立功。他是王爺身份,一開口,固山額真伊爾德、阿爾津、卓羅緊跟著表示同意。
見羅可鐸拿皇上說事,羅托不再反對。他對順治帝一直感恩戴德。當年他被人揭發陰事,皇太極以其悖亂違法,重撻之,削爵幽禁。是順治帝繼位后將其復封三等鎮國將軍,后又諭吏部:“三等鎮國將軍羅托,當太宗時曾犯大罪,因愛其才,且系宗室,特加寬宥。今值國家用人之際,久令閑住,深為可惜,著授鑲藍旗滿洲都統”,此后再命其偕都統濟席哈自湖南進取貴州。總之,要是沒有順治帝,他如今還處于幽禁狀態,可謂再造之恩。羅托雖不反對,貝勒尚善、杜蘭卻仍堅持原見,主張小心謹慎行軍。云貴多山,明軍將領李定國等又極善長利用地形打伏擊,前不久的磨盤山之戰便是例子,他們實在是被伏擊怕了。
見滿洲將領意見不統一,李茹春、王平、陳德等漢將大多識趣地做起了鋸嘴葫蘆。偏張勇敢說話,上前躬身施禮道:“大將軍,末將覺得既要速戰速決也要小心謹慎”。
“哈哈哈~”帳中諸將都被這句話逗樂了。速戰速決必然來不及仔細打探敵情,如何小心謹慎?而小心謹慎又勢必放緩進攻速度,如何速戰速決?
“爾是在說笑吧?此事焉能兩全其美?”羅可鐸不滿地問。
張勇絲毫不懼,侃侃而談,“布龍城背靠金頂山、面對陀峨山,東南有河連南盤江。西日莫乃衛軍老將,在金頂、陀峨二山設伏的可能極大。我軍若直接攻布龍城,衛軍極可能從金頂、陀峨二山中殺出、攻擊我軍側翼,所以需要小心謹慎;可京師危急,皇上召我等回京,實不能在此地延宕太久,明知衛軍有可能設伏,也必須強攻布龍。大將軍可命善戰之將各領精兵三萬,分別駐于金頂、陀峨二山的山口,多布哨探,若衛軍由山上殺出,阻截之;您可率大軍攻城,速戰速決”。
此人倒是個人材!多尼望向張勇,露出笑意,問道:“張都督說得不錯,若是汝領兵,打算如何攻城?”
感受到主帥的器重,張勇精神一振,“布龍是座小城,只有四座城門。西城門對著陀峨山,東城門對著金頂山,東南有河流入南盤江,東、西、南三門皆不好打,因而應將攻擊的重點放在北門。布龍城小,藏不了太多兵馬。末將估計西日莫定是將大軍伏于金頂、陀峨二山,城內的兵馬不過三四萬。我軍兵力十五萬,分兵六萬在金頂、陀峨二山的山口扎營后,還有九萬之眾,數量遠超衛軍。若佯攻東、西、南三門,將所有大炮集中起來轟擊北門附近城墻,再以重兵擊之,十日可破。此戰的要害在于守住金頂、陀峨二山的山口,山口守軍責任重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山里的衛軍伏兵支援”。
“嗯,張都督所言甚善”,多尼聽罷連連點頭,嚴肅地對貝勒尚善、杜蘭說道:“尚善領兵三萬于陀峨山口扎營,杜蘭領兵三萬于金頂山口扎營,汝二人務必緊緊看住山中的衛軍伏兵,不可使一兵一卒救援布龍城”。
“嗻”,尚善、杜蘭大聲領命。多尼又謂總兵李茹春、王平、陳德曰:“李茹春、王平、陳德各領軍一萬分別攻擊東、西、南三門,雖是佯攻,也要給本帥打出主攻的架勢來”。
“嗻”,三將欣然領命。
“羅托、濟席哈領一萬騎兵在北城周邊巡弋,防范可能出現的敵人”。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