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澤潞織戶揭桿起(中)
第729章澤潞織戶揭桿起(中)
“諸位賢弟,我指的并非是貢綢之事,而是捐輸之事。衛(wèi)軍逼近,白巡撫和李總鎮(zhèn)正準備死守太原,打仗需要軍餉。山西布政使司參政李文煌本打算向介休、太谷、祁縣、平陽、潞安等地的大商號攤派,可那些大商號有錢有勢,如何肯多出銀子,費了半天勁,尚有二十萬兩缺口,打算向咱們潞安府、澤州的織戶攤派這二十萬兩”,杜元垂頭喪氣地說。
“什么!二十萬兩!”眾人一聽全都傻眼。應付朝廷的貢綢,已經(jīng)讓澤、潞織戶傾家蕩產(chǎn),如何再出得起二十萬兩。
“杜~杜兄,您說的消息可靠嗎?”張成顫抖著問。
“千真萬確,不然額也不會請諸位前來商議對策”,杜元長嘆。
“杜兄,您德高望重,額們都聽您的”,龔奇是個聰明人,知道杜元既然喚自己等人商議,必是已有主意。
“是啊,額們都聽您的”,其他幾人亦如此說。
“依額看,此事得做兩手準備,首先,咱們得派人赴京陳告,請求滿人的朝廷減額供之例”。
“哼!那些韃子根本沒把額們漢人當人,怎么會減少貢綢數(shù)量?東家,您這主意不成”,杜元的傭工苗大頭一個反對。眾人一聽皆默然。
雖然被苗大反駁,杜元卻并不動怒,他與苗大情同手足,早將其當成家人,聞言嘆道:“如果滿人的朝廷不同意,咱們只能走第二條路嘍”。
“杜兄,您快說說,第二條路怎么走?”龔奇急切地問。
“汝等瞅瞅,這是額的一個友人在大同偷偷揭下來的告示,上面有衛(wèi)國乾元皇帝的諭旨,說是大衛(wèi)國扶持絲織業(yè),為減少織戶負擔,停澤潞額供之例,今后宮中若有需要,直接出銀錢采買;還鼓勵山西全省種桑、養(yǎng)蠶、紡織,取消所有匠籍,若有農(nóng)戶想從事織造,只需到大同官府注冊、領(lǐng)取批準文憑便可,稅賦也征得低,每張織機年稅銀僅一錢,前兩年免稅”。
“杜兄,您說的是真的嗎?”眾人被這話震驚了。取消匠籍,停止無償貢綢、皇宮大內(nèi)所需絲綢出錢向商戶采買,每張織機年稅銀僅一錢、前兩年還免稅,這一系列優(yōu)惠,令在場眾人目瞪口呆。織戶們祖祖輩輩被盤剝了二百年,簡直不敢相信這天上落下來的餡餅。
澤潞停額供之例的主意其實是大衛(wèi)國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大同道王度出的。王參政雖不是山西人,可在山西為官多年,早將山西當成自己家鄉(xiāng),更重要的是他心系山西布政使一職,想升官需要一個愛民的好名聲,所以便壯著膽子給蓮大可汗上了道《請停額供之例、撫恤機戶疏》。之所以是壯著膽子,蓋因自古皇帝大多喜歡增稅、有錢方能過奢靡的生活,如果有臣下上疏請求減稅,難免遭到憎惡。上這道疏時,王參政并沒指望能夠得到應允,他只想在大可汗面前塑造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形象。根據(jù)經(jīng)驗,開國的帝王即使自己殺人如麻,卻往往希望臣下個個是愛民如子的好官。
他賭對了。蘇勒坦見到王度上的這道疏后,大為感動,說什么“沒想到王某區(qū)區(qū)一介知縣出身,心心念念的竟然是山西全省的百姓,朕就是要用這樣的好官,方能讓山西一省大治”。大筆一揮,不僅同意停澤潞額供之例,還下令取消天下匠籍,鼓勵農(nóng)戶從事織造,每張織機年稅銀僅征一錢,前兩年免稅,甚至今后皇宮用絲綢也得出錢向民間采買。消息一出,山西全省震驚。新興的大衛(wèi)政權(quán)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昭示天下,本朝以民為本,做大衛(wèi)的臣民比做滿清、大明的臣民更幸福。當然,蘇勒坦之所以會給潞安、澤州等地織戶這么大力度的扶持,主要是這些地方目前還在滿清手中,所謂減稅并不會真正減少大衛(wèi)國的財政收入,反而會為自己塑造出一個愛惜民力的好形象。“自然是真的”,杜元指著這張告示說:“這上面印有大衛(wèi)韓元皇帝的寶璽,上面還有‘有力者暢所欲為’,‘開五六百張織機者,朕亦不覺多’等字樣。這些日子,逃往大同的織戶絡(luò)繹不絕,難道汝等都沒聽說過嗎?”杜元反問。
“小弟有個熟識的織戶好友便跑到大同衛(wèi)軍占領(lǐng)區(qū)去矣,初時小弟還以為他是誤聽了謠言,不料竟是真的!”李滿忽然開口。
“本以為那衛(wèi)國乾元皇帝乃是胡人,對咱們漢人不會好,沒想到竟然如此仁德,真乃圣主也!”張成連連感嘆。
“是啊!同樣是異族,這西番待漢人可比滿清待漢人好得多,不僅不用剃發(fā)易服,連稅賦征收得都低,如此看來,衛(wèi)軍攻占大同,竟是大同百姓的福氣呢”,吳興才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