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橫掃漠南我自雄(中)
第676章橫掃漠南我自雄(中)
遼王蘇穆爾帶著五千本部,加上車臣侯巴布的三千騎兵、賽音諾顏伯丹津的兩千騎兵共一萬騎,往昆都倫河東岸而去。他的一萬騎兵都是大貴族的私兵,大衛軍制分戰兵(禁軍)和守兵(包括地方駐軍、臨時征召的軍隊),這兩類軍隊都吃著朝廷的軍餉、由朝廷提供軍械和訓練,戰兵比守兵更加精銳些,禁軍中尤以駐守京師的禁衛軍最為精銳。除此之外,還有各部臺吉的私兵,這些軍隊由臺吉們自己負責糧餉軍械,戰力良莠不一。蘇穆爾作為大可汗的弟弟,十分富裕,部下裝備也好、戰力與正規戰兵相仿,比車臣侯巴布、賽音諾顏伯丹津的私兵強得多。
為了建功立業,他讓自己的本部兵馬走在最前面。
“你們都是伊克明安氏的子孫,豈有不親為箭頭之理?”遼王殿下對自己的四個兒子:二十歲的阿喇尼敦阿玉奇、十八歲的納噶特、十七歲的哈喇齊、十五歲的喬吉大吼。
“額祈葛放心,咱們伊克明安氏沒有孬種”,初生牛犢不畏虎,四個兒子欣然領命,磨拳擦掌往昆都倫河東岸而去。
昆都倫河沿岸居住著烏蘭察布盟諸多部落,河西岸是烏喇特部,河口處是茂明安部,再往北是喀爾喀右翼旗。
當他們趕到昆都倫河東岸時,這里正發生著一場戰斗。聽說衛軍侵入漠南,一向親近滿州的烏喇特前旗鎮國公鄂班立即征集烏喇特后旗鎮國公圖巴、烏喇特中旗輔國公巴克巴海、茂明安旗一等臺吉僧格、喀爾喀右翼旗和碩達爾罕親王本塔爾的兵馬救援。
五旗聯軍足有一萬五千之眾,可因為烏蘭察布盟的盟長四子部落的多羅郡王鄂木布已經戰死,鄂班并非盟長,真正能有效指揮的只有烏喇特三公旗的兵馬,喀爾喀右翼旗、茂明安旗只是礙于滿洲的軍法,不敢不來,內心深處并不服他。負責防守昆都倫河東岸的大衛楚王寶音,接到的軍令是阻截敵人援軍,因而并不出擊,只和秉圖達萊烏巴什、瑪邁達萊烏巴什諸將領一萬兵馬列陣而守。
雙方已經打了三天,并不激烈。一方只守不攻,另一方人心不齊,看似殺得熱鬧,傷亡卻很小,讓這場戰斗好似兒戲。
“僧格臺吉,鎮囯公有令,命你部今日主攻”,信使將鄂班的將令交給僧格時,他禮貌地回答三個字:“知道了”,送走信使后卻命令部下裝裝樣子便可,切勿死戰、損傷實力。
“鎮囯公命我協助茂明安部進攻?”喀爾喀右翼旗和碩達爾罕親王本塔爾重重地哼了一聲,揮手斥退信使。
“兄長,那鄂班并非旗長,仗著降清早些,竟敢對您指手劃腳,實在可惡”,“是啊,您是親王,他不過一介鎮國公,憑什么號令您?”“依小弟看,無須搭理他們”,本塔爾的二弟本巴什希、四弟札木素、五弟額琳沁皆憤憤不平。
“等會你們上陣吆喝幾聲便回來”,本塔爾陰沉著臉下令。
雙方懶洋洋的進攻、防守,仿佛在做游戲。蘇穆爾的一萬鐵騎趕到時,看到的便是這幕景象。
“敵人在搞什么?松松垮垮的打得什么仗?”遼王殿下大惑不解。身經百戰的他迅速利用敵人的松懈,發起猛攻。
烏喇特后旗百夫長巴吉格發現側翼出現衛軍,正要抵抗,便被一柄大斧狠狠地劈倒。阿喇尼敦阿玉奇將剛殺了人的大斧放平,朝烏喇特后旗的將旗馳去。少小從軍的他有戰斗經驗,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可尚未沖到將旗面前,敵人的將旗便已被砍倒。二弟納噶特率本部搶先入陣,砍倒將旗。烏喇特后旗札薩克鎮國公圖巴大驚,掄起大刀還想搶回將旗,卻中了納噶特一槍。好快的槍,帶著少年銳氣,貫入鎮國公的胸膛。
烏喇特后旗的軍陣崩潰了。烏喇特前旗札薩克鎮國公鄂班還想抵抗,眼簾中忽然展現出令他震驚的一幕:剛才還有氣無力地吆喝的喀爾喀右翼旗逃了,裝模作樣進攻的茂明安旗也正在往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