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四子王旗換王旗(下)
第671章四子王旗換王旗(下)
“我四子部與察哈爾部無冤無仇,爾等為何犯我牧地?”
成吉思汗的大纛飛揚,阿布鼐并沒有等到敵人丟盔棄甲,相反迎來了一句質問。問話者是一名三十多歲的白袍將軍,手持鐵叉,殺氣騰騰。
“我乃林丹汗之子阿布鼐,爾等難道不是成吉思汗的子民嗎?見此大纛,為何不降?”阿布鼐大怒。
“呵呵,我家主子與爾一樣,都姓孛兒只斤,為何要降爾?聽說衛拉特的蓮汗是爾義父,若是降了爾,我等豈不是給自己找了個太上皇?”達西冷嘲熱諷,拿阿布鼐自幼生長在大衛宮廷、認蘇勒坦為義父說事,認為他不配稱黃金家族嫡脈。
“好膽!可恨之極!”
阿布鼐從未受過如此羞辱,偏偏不知如何反駁,氣急敗壞下,口吐一個字:“殺!”
主辱臣死,千戶長斯楞格第一個縱馬撲向四子軍陣。“浩瑞~浩瑞~浩瑞~”察哈爾勇士吶喊著殺向敵人,要把這個膽敢蔑視蒙元嫡脈的狂徒撕碎。
“轟~轟~轟~”四子軍的小炮開始射擊,察哈爾軍的橐馱炮也頑強回擊。雙方都是部落首領的私兵,軍械糧草全部自備,因而擁有的火炮數量都不多,只能為戰爭助助威而已。
“殺”,斯楞格揮刀劈下一名四子士兵的首級。
“殺”,達西的鐵叉刺入一名察哈爾人的胸膛。
雙方都列縱隊而戰,貫穿后迂回,再對戰貫穿。察哈爾軍人多勢眾,四子軍是在本土作戰,士氣高昂。雙方對攻了三個來回,不分勝負。
激戰中,萬戶長鄂爾羅斯率四千五百名土爾扈特勇士趕到。在絕對的優勢面前,一切都是泡影。達西慘敗,頭盔脫落,縮頭伏身而遁。
四子王旗的王帳設于烏蘭察布河附近。當年四子、喀爾喀右翼、烏拉特、茂明安四部六旗在此會盟,建立起烏蘭察布盟。
大清國對統治蒙古很有經驗。一部分編為八旗蒙古,一部分編為內屬蒙古,還有一部分劃為外藩蒙古。他們模仿八旗制度管理,將各部牧民以旗為單位組織起來,并劃分牧場范圍,改變其原有游牧習慣,過定居生活。區別只在于,八旗蒙古當兵吃餉;內屬蒙古各旗由清廷直接派遣副都統、散秩大臣或總管為旗長進行管理,其他官吏如參領、佐領、驍騎校、護軍校、前鋒校等也都是朝廷派遣;外藩蒙古的各旗旗長不由朝廷派遣,而是世襲,旗上還設盟。烏蘭察布盟便是外藩蒙古六盟之一。
四子王旗的多羅郡王鄂木布是烏蘭察布盟的盟長。按規定:盟長由外藩蒙古各旗會盟時推舉而來。不過,這僅僅是形式,大清國想讓誰當盟長,誰便一定能當得上。鄂木布降清后忠心耿耿,多次參加大清的對外戰爭,深得信任,讓他干,再合適不過。
鄂木布老了,辦了會公務便伏于案上,呼呼大睡。
一個血人推開侍衛,跌跌撞撞地跑入,“王爺,快醒醒,衛軍殺過來矣,請速隨奴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