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移蹕以避清人鋒(下)
第667章移蹕以避清人鋒(下)
移蹕的日子到了,永歷帝率領文武百官離開昆明,臨行之前,李定國傳諭百姓:“本藩在滇多年,與爾人民情均父子。今國事顛危,朝廷移蹕,勢難同爾等偕行。恐清兵一至,殺掠婬污,猝難逃避,爾等宜乘本藩未行時,各速遠遁,毋致自誤”。
昆明百姓見此諭,知道大禍臨頭,八旗兵喜好燒殺搶掠的名聲遠揚,城內(nèi)城外哭聲鼎沸,不少人扶老攜幼隨軍向西逃難。
“鞏昌王,汝在朝廷和軍民撤退以后,須將昆明一帶的倉庫儲存糧食燒毀,以免資敵”,李定國叮囑白文選。
“晉王放心,未將省得”,白文選慨然答應。
朝廷和軍民撤退后,白文選正欲命部下放火,忽有大學士雷躍龍持永歷帝圣旨而來,“鞏昌王且慢放火,陛下有旨,‘恐清師至此無糧,徒苦我百姓,不得燒毀糧草’。
一聽這旨意,白文選傻了眼,暗道這個節(jié)骨眼上,皇帝怎可犯婦人之仁?可皇命不可違,只得悻悻離開。其時,貴州地瘠民貧,清軍沿途籌糧已極為困難,若燒掉糧草,必然難以追擊明軍。永歷帝不讓部下放火,頓時解了清軍燃眉之急。此事洪承疇在奏疏里有提及,“所賴王師駐省城,征南將軍大兵駐宜良,俱有得獲賊遺糧米。職前三月內(nèi)到云南,所以二路大兵得支至今九月方完,不待用銀買運,計節(jié)省銀數(shù)甚多”。信中說,留在昆明、宜良的糧食從三月吃到九月,足足供應了入滇清軍半年以上的食用,真正是養(yǎng)肥了清軍,拖垮了自己。
永歷帝一行逃得很匆忙,以致于玉璽都沒帶全。有一顆“敕命之寶”,被砸成兩半扔在昆明五華山上,朱由榔等撤離時的慌亂可見一斑。
放棄昆明以后,按照原先的計劃,慶陽王馮雙禮、廣平伯陳建、武功伯王會、延安王(艾能奇)長子艾承業(yè)率部向四川建昌轉(zhuǎn)移。朱由榔等則從楚雄出發(fā),十二月二十四日到達趙州。這時清兵已逼近交水,李定國在二十一日領兵撤出昆明。
此時,金維新見到了這位晉王殿下,一見面便高呼:“殿下,萬不可移蹕建昌呀!”
“哦?這是為何?”李定國大惑不解。
“您剛打了敗仗,蜀中勛鎮(zhèn)林立,袁宗第、郝永忠等能聽您節(jié)制乎?若陛下再封郝永忠等數(shù)親王與殿下并立,您何以處之?”
“這~”
李定國被說動了。袁宗第、郝永忠是李自成舊部,與自己一向貌合神離。萬一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該怎么辦?
“依金先生看,孤該怎么辦?”他問金維新。
“不如移蹕永昌,永昌地形險峻,可擋清軍”,說完,金維新用眼睛偷瞄李定國。建昌和永昌雖只差一字,方向卻截然不同,一個往北,一個往西。
“唉!也只好如此了”,李定國嘆了口氣,改變決策轉(zhuǎn)向滇西撤退。他派行營兵部侍郎龔應禎趕到趙州,請永歷帝前往永昌。改變撤退方向的決定令人心愈發(fā)慌亂起來。此時擁明抗清勢力除云南、川西的明軍外,川東鄂西有夔東十三家,福建沿海有鄭成功、張煌言等部。去四川,可以與夔東十三家連成一片,與閩??骨逦溲b聲息相通也比較容易;可若向西撤入人口稀少、山高林密的滇西南,不僅同夔東、福建沿海的抗清力量聯(lián)絡不便,便是兵、餉來源也極為有限。更何況,此時馮雙禮、陳建、王會、艾承業(yè)已經(jīng)率部北入四川,李定國卻護衛(wèi)永歷帝西撤,這種分道揚鏢之勢更反映了晉王李定國和蜀王劉文秀舊部之間的齟齬公開化。
文武官員聽說朝廷變更方針,由入川改為西撤,不少人感到前途渺茫,先后脫離,尋找避難藏身之處。吏部尚書張佐宸與少詹事汪蛟逃入大理府山中;兵部尚書孫順、禮部尚書程源、大理寺少卿劉泌、左僉都御史錢邦芑等行至永平縣時改名換號躲入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