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救真龍兄弟反目(中)
第646章救真龍兄弟反目(中)
夏日,貴陽城,風徐徐,大明秦國國主孫可望正在欣賞一幅畫,是文安伯馬吉翔獻給他的《勸進圖》。畫中一人相貌威武,端坐于龍椅上,眾文武大臣匍匐于他的面前,領頭下跪之人白臉長須、豐神俊朗,手捧一套龍袍恭敬地呈上。仔細一瞅,座上之人與孫可望很像,只是經過些許美化;呈遞龍袍之人,酷似如今的大明天子永歷帝。
畫中的政治意圖不言而喻,這位文安伯曾是永歷帝的近臣,連他都勸額做皇帝,看來額真是眾望所歸!孫可望越瞧越高興,渾然忘記了此前馬吉翔曾讓宮廷畫師古其品畫《勸進圖》遭到拒絕,自己一怒之下,命人將古某人押到貴陽殺了,有此一節,新的畫師才很快畫好《勸進圖》獻上。嗯,馬吉翔這法子好,到時候便逼永歷小兒帶頭勸進,登基后再殺之,永絕后患!
正琢磨著,心腹禮部尚書任僎急匆匆跑來,“國主,出事了,西府正率軍從南寧往安龍而來。目前已克田州,劉鎮國、關有才逃回安龍”。
“什么!”孫可望有些楞神,“田州城池堅固,孤給了劉鎮國、關有才一萬精兵,怎么這么快便丟了?”
“劉、關二將聽說西府正與清軍在廣西交戰,以為不會有事,放松了警惕,被西府趁虛而入”,任僎據實稟告。
“這兩個廢物!傳孤的將令,將此二人押到貴陽問罪”,孫可望勃然大怒。
“國主,當務之急可不是治他倆的罪,而是須派得力之人,火速趕往安龍,將明帝押往貴陽”,任僎焦急地說。
“嗯,汝說得甚是”,孫可望想了想,說道:“前軍府都督白文選智勇雙全、屢建戰功,可擔此重任”。白文選,號毓公,陜西吳堡人,崇禎四年(1631年)便參加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積功至前軍府都督。張獻忠死后,隨孫可望入云貴,算是大西軍中的老人,也是孫可望的老部下。
“國主,我聽說白文選與李定國、劉文秀有舊,派他去恐會誤事啊”,任僎不放心。
“無妨,當年大家伙跟著義父四處征戰,彼此之間有些舊交,再正常不過。便是孤和李、劉二王不也有結拜之義,彼此之間不知救過對方多少回性命嗎?那又如何?最后不還是分道揚鑣?放心吧,白文選跟隨孤十余年,對他,孤還是放心的”,孫可望對自己的老部下很放心。
聽他這么說,任僎不再多言。孫可望即命白文選帶精兵三千火速趕往安龍,將永歷君臣遷入貴陽,置于自己直接控制之下。
世上最難捉摸的便是人心。按說白文選是孫可望舊部,理應遵從國主殿下的諭令??蛇@位前軍府都督本是農村放羊娃出身,當年為了活命才從的賊,幾千年封建思想影響下,內心深處對大明天子有一種本能的敬畏,并不贊成孫可望對永歷帝肆無忌憚的傲慢態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可是天子!國主怎敢對天子無禮?這位心里便是這么想的。
白文選帶的三千人俱是大西軍精銳,馬不停蹄,疾馳入安龍。聽說他來了,安隆總理提塘官張應科、知府范應旭連忙迎接。此二人皆是孫可望心腹,將永歷帝軟禁于皇宮,仿佛籠中鳥。
“都督,下官已經準備完畢,皇帝和那些大臣俱在掌控之中”,張應科笑呵呵地說。
“汝做得甚好,只是天子出行需要大量民伕,安龍地方僻小,需要時間召募”,白文選夸獎了他一番,問:“天子如今尚好嗎?”
“天子被吾等圈在宮內,連大臣的面都見不著,尚不知都督到來的消息,整日里只知長吁短嘆,甚是無用”,范應旭媚笑著表功。
聽他說將皇帝圈在宮內,白文選心中大憤,面上卻不顯露,笑嘻嘻地說:“兩位先苦了,吾回貴陽后定在國主面前為兩位請功。走,帶吾覲見天子”。聽他說要在孫可望面前為自己請功,張應科、范應旭喜不自勝,樂顛顛引他來到皇宮。宮門口,一位老太監正等著他們,乃是太監第一人、司禮監掌印太監龐天壽。龐太監今年六十七歲了,歷任崇禎、弘光、隆武、永歷四朝,早年受洗入天主教。跟隨永歷帝轉移粵、桂、滇、黔,忠心耿耿,深受信任,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勇衛營,獲賜一品服??梢驗橐娪罋v帝一遇清軍就跑,失望之下,與馬吉翔一起投奔了孫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