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為功名關下叫罵
第634章為功名關下叫罵
“招討使,前方急報,碉門西南方向發現衛軍先鋒蹤跡,人數大約千余人,是戰是和,您得拿個主意呀”,碉門的天全六番招討使府內,招討副使楊先柱焦急地謂正使高躋泰曰。收到康絨巡撫仲美乃等大衛官員的信后,身上流淌著嘉絨人血脈的他其實已有降衛之意。
高躋泰一笑,“賢弟所思和吾不謀而合,只是雅州、黎州一向與我天全六番同氣連枝。雅州的張知州還有黎州的馬、文兩位千戶皆不贊同歸衛,此事須從長計議、急不得”。
“招討使,如今衛軍已經兵臨城下,一旦打起來見了血,結下仇怨,再想降衛可就難矣!您須當機立斷才是”,楊先柱急得直跺腳。
“無妨,吾已命高君錫、姜奇峰領兵三千駐守紫石關。紫石關乃是天險,衛軍絕難打下來。只需命二將只守不攻,應該能避免大戰”,高躋泰笑了笑,見楊先柱著急,又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此乃吾寫給康絨總兵拉爾姆的信。信中將吾等的心意、面臨的打算寫得清清楚楚。賢弟可持此信見拉爾姆總鎮,必能避免大戰”。
“如此甚好,那小弟便立即趕往紫石關,以免事態失去控制”,楊先柱大喜。
高躋泰點點頭,朝他拱了拱手,“有勞賢弟”。
紫石關與飛仙關、禁門關(即碉門、雕門)并稱天全境內的“三關”,是拱衛碉門西南方的要隘。其后有二郎山,以險峻著稱,因為與雕門(碉門)離得近,當地人合稱為紫雕。
天全六番招討司自然不會忽略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在紫石關設紫碉百戶所,筑城戍守。古老的關城,城墻北面一直延伸到青衣江邊,南面則一直延伸至后面的山峰。木質結構,城墻則用磚砌成,城門呈圓形,城門洞較矮,關隘后山巒起伏三十余里,直達二郎山。立于城墻往天全方向眺望,左邊是滔滔青衣江,右邊是崇山峻嶺。說是天險,毫不夸張,所以高躋泰才有信心憑此擋住衛軍,為自己降衛爭取更多的時間和好處。
衛軍先鋒三等帕里伯帕拉·格桑奉命帶著一千五百將士前往碉門,被紫石關所阻。雖然格桑有借夫人央金梅朵為帕拉家族謀取榮華富貴的想法,可本人并非酒囊飯袋。當年大和尚們在雪域掀起叛亂,氣焰沖天,他能耐住性子,虛與委蛇,后來見叛軍不行了,立即旗幟鮮明地支持朝廷,光這份眼力勁兒便非常人能及。平叛期間,他帶著自己領地的私兵幫朝廷東征西討,著實打過幾仗,也算是有戰功的。
因為江孜在雪域算是比較富裕的地區,其本人與大衛朝廷關系也比較密切,雖是土兵,裝備卻不差,一千土兵中居然有三百多具甲胄、各類大小火銃兩百桿,比天全六番的土兵好很多。此次他本打算去四川撈些戰功好升爵,所以將帕拉家族的私兵家底幾乎全帶來了,不料拉爾姆大帥卻叮囑他,圣上有意招降天全六番,不得浪戰,守住營寨即可。誰都知道大衛國最重軍功,不打仗如何立功?沒有軍功如何升爵?真正是急死人也!
正在著急,副千戶長丹巴達日杰闖入了他的大帳,急沖沖地問:“先鋒,我軍銳氣正盛,理應立即進攻才是。為何一連三天,待在營寨中不出?”
丹巴達日杰,藏語中是“弘揚佛法”之意。佛法慈悲為懷,這位副千戶弘揚佛法的方式與眾不同,喜歡在戰場上普度眾生。當年雪域平亂之戰,他由拉薩一直殺到不丹,從小卒楞是殺成了都百戶,最近又升為副千戶長,正是心氣兒高的時候,部下五百騎兵十分悍勇,個個能戰。
丹巴達日杰是烏斯藏總兵巴圖孟克的部下,與格桑所部一樣,都是來自烏斯藏的客軍。格桑向拉爾姆請求擔任先鋒,拉爾姆怕他兵力不足,同時為了更好地協調作戰,便將這支兵馬撥給他指揮。因為都來自烏斯藏,兩人關系處得不錯。
“您有所不知,一則我觀這紫石關地形險峻,咱們兵馬又不多,怕攻城討不到便宜;二則臨來時,大帥三令五申,此戰以招降為主,不得浪戰,是以只好堅守營寨不出”,格桑郁悶地說。“哈哈哈,我已有計矣”,丹巴達日杰大笑,“您可于關前列陣,派人在關前叫罵,我伏兵于附近的山中。嘉絨人性子烈,挨了罵定然受不了,又見您兵少,必會從關上殺下來,等敵人一出關,伏兵盡出,必勝。至于大帥怪罪嘛,是守軍主動出關攻打咱們,難道還不允許咱們反擊不成?”
“哎呀,此誠妙策,便依您所言”,格桑哈哈大笑。
又是半日過去,紫石關下叫罵的衛軍又換了一撥,永不停息的是那一波又一波的叫罵聲。
“天全六番的番子們,你們難道只敢躲在關上吃生肉、喝生血嗎?是漢子的出關見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