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師克在和不在眾
第573章師克在和不在眾
聽說李定國率本部兵馬撤退了,孫可望一不做二不休,親領大軍追擊,發現李定國已由永明走平樂進入廣西,方才做罷。
他并沒有意識到李定國離開湖南后,自己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反而為獨占了湖南的地盤而沾沾自喜。在這位國主看來,清軍已是殘兵敗將,自己手握二十余萬精兵,僅在湖南便有十余萬,沒什么好擔心的。
形勢似乎也的確如此,湖南的清軍雖然也有十幾萬,可一直在休整中,估計是被明軍打怕了,一直沒敢大舉反攻。
見清軍如此孱弱,孫可望決心繼續北伐,他親統大軍由靖州(今湖南靖縣)經武岡進至寶慶(今湖南邵陽),集中了大將白文選、馮雙禮、馬進忠等部兵力,總兵力達十萬之眾。
先做岳武穆,再做孫天子,秦國國主殿下打起如意算盤,卻忘記了師克在和不在眾的道理。此前借追究保寧戰敗責任罷免劉文秀的軍權,已經引起眾多大西軍老人不滿;如今又無故謀害兩蹶名王、戰功赫赫的李定國,更是讓軍心動蕩起來。這便讓即將到來的寶慶之戰蒙上了陰影。
刷,刷,刷,清定遠大將軍多羅貝勒屯齊筆走龍蛇親筆書寫給順治帝的奏疏。奏疏中,他將李定國離開湖南歸功于自己的大軍壓境,“逆賊偽安西王李定國、偽國公馬進忠率馬步賊兵四萬余至永州。奴才以西安府兵暨提督總兵官柯永盛兵駐衡州,大軍于二月十三日向永州進發,二十八日抵永州,李定國已遁度龍虎關而去”
奏疏寫的漂亮,此時的屯齊卻正指揮部下往長沙方向撤退。追李定國至永州后,屯齊又由永州北上寶慶,打算撤回長沙休整。雖然湖南的清軍仍有十余萬眾,可因為主將尼堪被斬,士氣低落,衡陽之戰中大西軍的驍勇善戰令眾多參戰的八旗子弟膽寒。
事實上,屯齊是硬著頭皮追李定國的,明知追不上也要裝模作樣追一追。一來有利于恢復低落的士氣;二來好對順治帝有個交代。自從尼堪戰死后,屯齊一直擔心會被皇帝治罪。今上的性子好記仇,當年依附多爾袞的人都被他一一翻起舊帳,衡陽之戰,那么多八旗子弟戰死,連敬謹親王都被人割了首級,皇上很憤怒,說不準哪天便會收拾自己等人泄憤。
不過,預料之中的處罰并沒有到來,順治帝只是下旨把屯齊等敗將罵了一頓,責令戴罪立功。越如此,屯齊越覺得脖子發涼,所以明知道李定國已遁度龍虎關而去,也要南下追上一追。
報功的奏折八百里加急馳往北京。孰料順治帝年紀雖幼卻絕不好糊弄,責令屯齊整頓兵馬盡快收復湖南。
當屯齊的兵馬由永州北上至寶慶岔路口扎營時,意外地發現孫可望的前鋒白文選、馮雙禮、馬進忠部已行進至寶慶周家鋪扎營。
岔路口與周家鋪相距三十里。屯齊不敢退,他剛因為尼堪戰死受了順治帝斥責,若再畏戰,大清軍法森嚴,難逃一死;孫可望不愿意退,他要北伐中原立不世之功好取朱明而代之。李定國能兩蹶名王,孤為什么不能?國主殿下心比天高。
寶慶之戰就這么既意外又理所當然地打響了。
永歷七年(1653年)三月十六日,清軍由岔路口進攻周家鋪,明軍扎營于山頂,地勢險要,又遇上天雨,雙方列陣相峙,不分勝負。戰至晚上,得知消息的孫可望率親軍由寶慶府趕來增援。國主親臨讓明軍士氣大振,十六日的戰斗明軍稍占上風。這讓孫可望對清軍的戰斗力做出誤判,認為真滿洲大軍不過如此,下令次日與清軍決戰。
十七日,明軍放棄居高臨下的險要地形,下山向清軍發起全面進攻。清軍分路迎擊,雙方展開激戰。結果明軍戰敗,傷亡頗眾,被清軍繳獲馬七百余匹,象一頭,清軍趁勝占領寶慶府。這場戰斗被清廷吹噓為大勝,不過隨后公布的陣亡名單卻是長長一串:護軍統領喀爾他喇,梅勒章京韋征、武京,署梅勒章京崇古巴圖魯、伊穆圖、齊克訥、懇哲,護軍參領鄂克綽特巴、額塞、達海哈爾霸,侍讀學士索爾孫,學士馬祿
因為在寶慶戰役中傷亡巨大,戰后屯齊無力占領整個湖南,而是同明軍相持于靖州、武岡一線;同樣的例子還有四川,吳三桂、李國翰在保寧擊敗劉文秀后也沒有力量乘勝南下。明清雙方在湖南、四川陷入僵持。
廣西賀縣,李定國南撤后屯兵于此。這一日正在帳內處理著軍務,心腹謀士龔彝走了進來,“安西王,那個人您還是見見吧,他已在營中待了兩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