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不得已以漢制漢(上)
第566章不得已以漢制漢(上)
慈寧宮,以前叫仁壽宮,明嘉靖十五年改名。順治帝的生母昭圣皇太后布木布泰住進去后,這里便成了大清后宮第一宮。
昭圣皇太后今年三十九歲,她這一生歷經風雨。為皇太極生下三女一子;皇太極駕崩時,她以退為進,主動請殉,展現出過人的膽識和機智;在各方勢力中間周旋,讓自己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多爾袞勢大的時候,她縱橫捭闔,穩穩保住了兒子的皇位。
正因為如此,兒子對她很孝順,一有時間就來請安,每年生辰都會來到宮中為她慶生、親自作詩慶祝。兒子沒有讓她失望,雖然處置多爾袞有些過激,可卻牢牢掌控了朝政,假以時日一定能成為先帝那樣的明君!
“兒給皇額涅請安”,十五歲的順治帝五官端正、神情溫和,深受漢文化熏陶,將晨昏定省的孝道看得極重,請起安來一絲不茍。
“皇帝這幾日清減了,國事再忙,也要愛惜身體啊!”望著兒子削瘦的臉,布木布泰有些心疼。
“沒有親政時,朕一直盼著親政。可真的親政了,才發覺皇帝不好當呢”,順治帝自嘲地一笑。
對他來說,最近諸事不順。廣西、四川接連丟失,連定南王孔有德都戰死了。他想派兵平叛,可卻發現抽調不出太多精兵良將。一則滿洲人口較少,占領的地域又過廣,重要地區須留兵駐守,連年戰爭消耗又大,同時占據漢人的江山后,八旗子弟以勝利者自居,逐漸滋長起追求生活安逸的風氣,遠不像入關前后那樣淳樸、勇于用命。總之,兵員少了,士氣低了;二則能領兵的大將也少了。入關初期那些咤叱風云的王爺如今凋謝殆盡。順治三年,衍禧郡王羅洛渾、饒余郡王阿巴泰病死;順治五年,肅親王豪格死于獄中;順治六年,豫親王多鐸病死;順治七年,多爾袞病死;順治八年,英親王阿濟格被賜死;今年更慘,接連病死巽親王滿達海、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端重親王博洛、多羅謙郡王瓦克達四位王爺。
現存的有帶兵經驗的藩王,鄭親王濟爾哈朗一直在家休養,能用的唯有敬謹親王尼堪一人。無奈之下,他只好任命尼堪為定西大將軍,率滿洲兵六萬南下平叛。
“皇帝是在擔心明軍攻下廣西后會繼續進攻廣東?”知子莫若母,布木布泰溫言寬慰兒子,“放心吧,孔有德那奴才只是一時輕敵分兵才兵敗身死,他的部下線國安、馬雄、全節等帶著兵馬撤到了廣東,尚可喜、耿繼茂又是能戰的。廣東的兵力充足,明軍一時打不下來。汝不是已命尼堪改變作戰方向,由湖南進入廣西了嘛,又有何懼?”
“兒擔心孔有德死后,定藩的部下群龍無首,又擔心平南、靖南二藩互不相服,難以齊心協力御敵”。
布木布泰嫣然一笑,“一個省有兩個王,譬如一塊骨頭丟給兩條狗啃,想讓它們不打架是不可能的。解決此事甚易,再丟出一塊骨頭便是。汝可令平南王尚可喜留守廣東;命靖南王耿繼茂移鎮廣西、不僅統率原屬兵馬還兼管定南王麾下的軍隊。再暗示他倆,若能擊敗明軍,允許他們世鎮廣東、廣西。如此既能令二人齊心協力御敵,又能讓群龍無首的孔有德殘部有了統一指揮,豈不是兩全其美?”
“皇額涅的這法子好,尚、耿二人為了封地,定會與明軍血戰到底。只要三藩心齊,那李定國想趁勝奪取廣東。難矣!”順治帝歡喜得眉開眼笑。
“聽說孔有德有一女兒名孔四貞逃出,予打算令人將孔四貞接到宮里來,認為義女。一則是對忠臣家人的撫恤,二則也可以籠絡孔有德的舊部”,布木布泰又提出一事。“皇額涅此舉可以穩定廣東的軍心,朕完全贊同”,順治帝欽佩地望著自己的老娘,還是額涅想得周到,處事老練!
“皇帝,予以為滿洲人少,漢人的居住地如此廣闊、人口如此眾多,光靠滿人難以統治,是時候以漢制漢、起用漢將了”,布木布泰再提一建議。
“以漢制漢之事,朕一直在做,繼位以來拔擢使用了大量漢官。只是起用漢將一事須得慎重。漢人讀書理政尚可,打仗恐怕比不了我八旗子弟;滿洲的官員對朕使用漢官已經頗有不滿,若再讓漢人領軍,朕怕他們會吵鬧;最重要的是,滿洲人少,漢人人多,若讓漢人領軍,萬一有宵小之徒起了反心可就麻煩了”,順治帝想了想說道:“還是等尼堪的平叛之戰結果出來后再說吧”。
見兒子不聽,布木布泰笑了笑,不再多言。畢竟兒子長大了,總得給他一些面子。如果處處都聽自己這皇額涅的,將來如何能成長為一代明君?
請完安,順治帝回到了自己的寢宮,準備批閱如山的奏疏。忽見心腹太監吳良輔慌里慌張地小跑而入。“皇上,湖廣有緊急軍情傳來。我軍敗了,敬謹親王尼堪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