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鷹揚天下都有誰(下)
第67章鷹揚天下都有誰(下)
冬天來了,北京乾清宮的暖閣內,寒氣凌人。兩名火者來到火爐旁,準備添炭。
“少添些,朕不冷”,十九歲的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淡淡地說。不是不冷,是心疼銀子。這位皇帝出了名的節(jié)儉,皇家炭貴,且添且珍惜!
“萬歲爺爺,為了天下萬民,可不敢凍著龍體啊!”見他如此節(jié)儉,一旁的大太監(jiān)王承恩傷心得直抹眼淚。
“大伴,朕真的不冷”,朱由檢笑了笑。人逢喜事精神爽,心里也自然暖洋洋。先是孫承宗上奏,明軍收復了永平四城;然后三邊總督洪承疇上奏,困擾陜西多年的流冦,已經“平定”。
看著這些奏疏,朱由檢在心中感嘆:朕終究沒有辜負兄長的重托!當年天啟帝朱由校彌留之際,曾躺在病榻上,對自己說:“吾弟當為堯舜”。當時自己恐懼萬分,說:“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
他時時以兄長的囑托自勉。剛即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權閹魏忠賢,又任用一批大儒治國,眾正盈朝,天下的士子們皆說,圣天子在朝,大明中興在即。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快便傳來“寧錦大捷”的消息,其后又收到孫承宗收復永平四城的捷報??勺钭屗麣g喜的,還是三邊總督洪承疇的那道“平定”陜西流寇的奏疏。真?zhèn)€是中興氣象!
這陜西流寇可折騰了大明好幾年!
這些年天冷,災荒頻繁、糧食歉收,西北和中原受災尤甚,而田賦加派依然不減,百姓生活困苦。天啟七年三月,陜西大旱,澄城知縣張斗耀不顧饑民死活,仍然摧逼稅賦,敲骨吸髓地榨取百姓。民不聊生!那日,白水饑民王二聚集數(shù)百名無法活命的農夫商議。他也不廢話,直接大聲問眾人:“誰敢殺死知縣?”大家異口同聲回答:“我敢殺!”于是,王二率饑民沖進縣城,殺死張斗耀,揭開了農民戰(zhàn)爭的序幕。
隨后,陜西各地紛紛響應。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米脂張獻忠等大大小小的義軍百余支。走投無路的農民、邊鎮(zhèn)逃兵、被裁撤的驛卒等合流,紛紛揭竿而起。陜西遍地烽火,甚至有千余邊軍也因缺餉嘩變造了反。因為流動性強,這些義軍被朝廷稱為“流寇”。
見義軍已成燎原之勢,陜西三邊總督楊鶴建議皇帝“剿撫兼施、以撫為主”。朱由檢乃是仁君,深以為然,下詔曰:“秦賊蔓延,雖因無歲,總由貪官債帥不恤軍民,恣行剝削,以致轉徙為盜。自今邊方文武,俱宜遴才選補,不得聽人規(guī)避,徒取備員。其官兵分合事宜,兵部密行督撫,相機剿滅”。
招安這法子好!流寇們大多原是良善,活不下去才造的反,如有一口飽飯,極少有人愿干這殺頭的勾當。楊總督一懷柔,大批義軍受撫,其中包括巨寇神一魁。
若一直撫下去,自然天下太平。奈何朝廷財政拮據(jù),國庫里沒銀子。許多義軍在接受招安后得不到有效安置,又重新起義。那巨寇神一魁,剛受撫一個月即“復叛”。朱由檢聞訊震怒,下令逮捕楊鶴,遣戍袁州,代之以主剿的延綏巡撫洪承疇出任陜西三邊總督,要求陜西督撫“鼓勵道將,速圖剿定”。
這位洪總督是個狠人,一上任就放棄了“剿撫兼施、以撫為主”,改為“以剿堅撫,先剿后撫”,集中兵力進攻陜西義軍。
在洪承疇的大力鎮(zhèn)壓下,陜西各路起義軍不得不離開陜西,轉戰(zhàn)山西。山西?那是宣大總督的事,與陜西三邊總督無關。于是,洪承疇向崇禎帝上疏,聲稱陜西流冦已經“平定”,至于山西流寇,洪總督選擇了遺忘。
年輕的皇帝被老謀深算的洪總督忽悠了,一個勁地夸他會辦事、乃國之干城、家國棟梁。人逢喜事心里熱,連炭都不需要添。
拉薩哲蚌寺,格魯派的圣地,三位大和尚正在密謀。
這三人,非同小可。一位是“欣然僧佛”(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三大寺法臺,拉薩五世阿旺羅桑嘉措;一位是“月巴墨佛”(阿彌陀佛的化身)、扎什倫布寺法臺,日喀則四世羅桑卻吉堅贊;另一位是格魯派教主、甘丹寺法臺甘丹赤巴。作為黃教最高層,他們掌握著宗教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