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放棄
天壽元年的洛陽,剛?cè)肭锉阃钢还烧f不出的滯澀。
紫微宮的朱漆大門每日卯時準(zhǔn)時開啟,可從里面發(fā)出的政令,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往往只在洛陽近郊漾起幾圈漣漪,再遠(yuǎn)些便沒了聲息。
明堂之上,那尊高逾百尺的萬象神宮銅柱,曾被武曌視為皇權(quán)通天的象征,如今卻成了她泄怒的對象——昨日早朝,她親手將隴右道的急報砸在銅柱上,卷軸散開的瞬間,\"甘州軍糧斷供三日\"的字跡在晨光里刺得人眼生疼。
\"狄仁杰!\"武曌的聲音帶著金箔般的冷硬,鳳冠上的十二道珠串隨著她的動作簌簌作響,\"你說,朕的圣旨是寫在了流沙上嗎?為何涼州刺史敢將屯田令壓在案頭三月不發(fā)?\"
狄仁杰捧著笏板的手微微收緊,紫袍下的脊背彎得像張拉滿的弓。
他昨夜剛從江南巡查回來,靴底還沾著運河邊的淤泥,行囊里裹著更驚心的消息:揚(yáng)州鹽商勾結(jié)漕運官,將本該送往西域的糧草倒賣去了北邊,換來的火銃正堆在碼頭倉庫里生銹。\"
陛下息怒,\"他蒼老的聲音在空曠的明堂里回蕩,\"地方官吏并非抗命,實是無力施行?!?br/>
“河西走廊的驛馬已折損過半,火車站還沒有修建完成,從洛陽到張掖,一份文書要走兩月,等政令到了,春耕早過了。\"
武曌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腰間的玉帶撞擊著龍紋金扣,發(fā)出脆響。
她想起當(dāng)年剛登基時,親赴漠北犒賞三軍的場景——那時薛仁貴的孫子薛嵩率部鎮(zhèn)守云州,帳前的篝火能照亮三十里草原,士兵們舉著酒囊高呼\"萬歲\",連風(fēng)中都飄著勝利的酒香。
可現(xiàn)在,兵部送來的軍報里,云州守軍的甲胄已有三成是補(bǔ)丁摞補(bǔ)丁,連戰(zhàn)馬都要輪流啃食帶冰碴的牧草。
退朝后,她獨自登上天堂。
這座高九層的通天浮屠里,每一層都燃著長明燈,照亮了夾纻大佛垂落的衣袂。
憑欄遠(yuǎn)眺時,洛水兩岸的官倉盡收眼底,可她知道,那些糧倉的賬本早已被張柬之批注得觸目驚心:長安太倉的存糧只夠支撐半年,洛陽的銀庫更是空得能跑老鼠,而西方都護(hù)府的軍費卻像個無底洞,每月要吞掉三百萬兩——那相當(dāng)于江南道全年的茶稅。
\"陛下,張柬之在樓下候著。\"
太平公主的聲音從樓梯口傳來,她手里捧著的賬冊用紅繩捆著,沉甸甸的像塊石頭。
武曌接過賬冊,指尖劃過\"安西四鎮(zhèn)歲支\"那一頁,墨跡都帶著寒意。
顯慶年間李治打下的西方疆土,比中原還要遼闊,可那些綠洲城邦每年繳納的賦稅,連駐軍糧餉的零頭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