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北方曙光的奮斗
1987年的盛夏,四川大學的校園被鳳凰花裝點得格外熱烈。林宇和方愛萍手牽著手,漫步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
“林宇,北京那家科研院所條件那么好,你真的決定要放棄嗎?”方愛萍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不舍,手中那封來自首都的錄用通知,似乎還散發著大城市的希望與誘惑。
林宇停下腳步,轉過身,雙手輕輕搭在方愛萍的肩膀上,目光堅定而溫暖:“愛萍,我想了很久。我爸在河北石家莊的北方曙光國營電子廠現在遇到了困難,他身為廠長兼廠黨委書記,肯定壓力很大。我想回去從基層做起,把我學到的知識用在家鄉的發展上。”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也飽含著對父親的牽掛。
方愛萍微微頷首,眼中滿是理解與支持:“好,我陪你。不管在哪里,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沒什么能難倒我們。”
火車緩緩駛入石家莊站,北方城市特有的干燥與凜冽撲面而來。出站口,林宇的父親林震華早已等候多時,身旁還有他的發小王強和李芳。
“林宇,可算把你盼回來了!”王強熱情地迎上來,給了林宇一個結實的擁抱。李芳笑著打招呼:“一路辛苦了,咱們先去醉仙樓好好聚聚!”
醉仙樓里,熱鬧非凡,飯菜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桌上擺滿了地道的北方美食,大家一邊品嘗,一邊分享著這些年的經歷。王強在本地駐地部隊后勤保障部門工作,李芳和父親經營醉仙樓酒樓,他們對林宇和方愛萍的歸來熱情招待。
“爸,廠里現在到底啥情況啊?”林宇問道。
林震華放下筷子,神色有些凝重:“這幾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技術更新換代也快,咱們廠在生產效率和產品創新上都有些跟不上了。不過,我相信你們年輕人回來,肯定能帶來新的活力。”
第二天,林宇和方愛萍來到了北方曙光國營電子廠。一進工廠,機器的轟鳴聲便震耳欲聾,空氣中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的味道。林宇換上滿是油污的工作服,戴上破舊的手套,跟著工人來到生產線旁。他仔細觀察著每一個操作步驟,從零件的加工到產品的組裝,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汗水不停地從他的額頭滑落,浸濕了工作服,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又變成了堅硬的老繭,但他的眼神始終專注而堅定。
方愛萍作為一名數學學科研究生,在這充滿機械氣息的工廠里,起初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她沒有絲毫懈怠,一頭扎進了工廠的生產流程研究中。她整日拿著紙筆,穿梭在各個車間,記錄數據,繪制圖表。
“姑娘,你這天天算來算去,能算出啥名堂?咱這廠幾十年都是這么干的,靠的是實打實的手藝。”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工人看著方愛萍忙碌的身影,忍不住開口問道。
方愛萍抬起頭,露出甜甜的笑容:“大叔,可別小瞧這些數字。通過數學分析,能優化生產流程,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呢。”盡管她的解釋專業而誠懇,可老工人們依舊半信半疑,在他們心中,傳統的經驗才是最可靠的。
林宇在車間里也遇到了挑戰。他提出的一些改進建議,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遭到了部分工人的反對。
“這年輕人,想法是不錯,可太不切實際了。咱們每天任務這么重,哪有時間搞這些新花樣。”一位中年工人抱怨道。
面對工人們的質疑,林宇和方愛萍沒有氣餒。他們深知,改變需要時間,更需要實際成果來證明。于是,他們決定從一條問題較多的生產線入手。方愛萍利用數學模型,反復推演,重新規劃生產流程;林宇則親自帶領幾個愿意嘗試的年輕工人,按照新流程進行操作。
起初,新流程推行得異常艱難。工人們習慣了老方法,對新流程極不適應,頻繁出錯。生產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一時間,工廠里議論紛紛,質疑聲此起彼伏。
“我說吧,這兩個年輕人就是瞎折騰,好好的老規矩非要改,這下好了,產量都上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