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科技夢 少年心
在軍區大院的夏日里,蟬鳴一陣緊似一陣,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盛事歡呼。一年一度的學校科技節,在孩子們殷切的期盼中,緩緩拉開了帷幕。這科技節,對大院里的孩子們而言,那可是比過年還讓人興奮,是一場能盡情揮灑創意、展現膽量的奇妙盛會。
消息一傳開,陳陽、張峰和林宇這三個好朋友,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迅速聚到了一塊兒。軍區大院的生活,紀律嚴明又充滿活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心中都懷揣著對未知的強烈好奇與探索欲望。
陳陽性格直爽,性子急得像炮仗,眼睛里透著機靈勁兒,一坐下就忍不住嚷嚷:“快想想,這次咱搞個啥項目?可得在科技節上好好出出風頭!”張峰撓了撓頭,興奮得滿臉通紅,一拍大腿說道:“要不做個機器人吧!能跑能跳,跟電影里的一樣,那多威風,肯定能驚艷全場!”林宇則一直是三人中的沉穩擔當,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認真思考后,緩緩開口:“機器人確實酷,可時間太緊張了,以咱們現在的本事,怕是很難完成。依我看,做個簡易的智能氣象站挺靠譜,能實時監測天氣,相對來說容易實現一些?!?br/>
一番激烈的討論后,大家權衡利弊,覺得林宇的提議最為穩妥,便一致決定制作智能氣象站。可真正動手才發現,這任務難度遠超想象。
為了弄清楚氣象站的工作原理和構造,他們一頭扎進了軍區大院的圖書館。那時,沒有便捷的互聯網,想查閱資料,只能在堆積如山的舊書籍里翻找。好在大院圖書館雖不大,卻也藏著不少寶貝。他們在書架間來回穿梭,眼睛緊盯著一本本泛黃的書籍,仿佛在進行一場緊張刺激的尋寶游戲。終于,找到了幾本和氣象監測、電子電路相關的資料。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復雜難懂的電路圖,看得他們頭暈眼花,但沒有一個人有退縮的念頭。
碰上實在搞不懂的地方,他們就跑去請教物理老師。物理老師是個面容和藹的中年男子,總是鼓勵孩子們奇思妙想。他不僅耐心講解氣象站的原理,還在黑板上一筆一劃畫出簡單電路圖,手把手教他們挑選合適的電子元件。
材料采購可讓他們犯了難。在計劃經濟的大環境下,沒有如今便捷的網購平臺,買東西得去特定的供應站或國營商店。陳陽拿出自己積攢許久的零花錢,那是他平日里幫父母干活、過年時長輩給的壓歲錢,一直舍不得花。張峰和林宇也不甘落后,紛紛掏出自己的積蓄。三個孩子在城市里四處打聽,得知有個國營的電子元件供應站,專門給科研單位和學校提供物資。
他們坐了好幾站公交車,終于找到了供應站。那供應站不大,里面擺滿了各種電子元件,整齊排列在貨架上。供應站的工作人員一開始見他們是幾個孩子,還有些疑惑。但聽他們詳細講述了制作氣象站的計劃后,被孩子們的熱情和堅持打動,不僅耐心地給他們介紹各種元件的性能,還幫他們挑選出適合制作氣象站的傳感器、電路板等。
材料準備齊全,制作過程卻狀況百出。連接電路時,第一個難題就橫在了他們面前。由于電路設計復雜,加上他們經驗匱乏,好幾次嘗試都以短路告終??粗俺龅幕鸹ê兔盁煹碾娐钒?,張峰有些打退堂鼓:“這也太難了,是不是咱們根本就不是這塊料?”陳陽卻一臉堅定,大聲說:“別泄氣,咱們再仔細檢查下電路圖,肯定能找出問題。”于是,三人圍坐在桌前,逐行逐列地核對,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終于,發現了一處連接錯誤。重新焊接時,陳陽的手微微顫抖,他小心翼翼地操作著電烙鐵,每一下都像是在完成一件無比珍貴的藝術品。當電路成功接通,燈泡亮起的那一刻,三人激動得歡呼雀躍。
解決了電路問題,接下來是讓氣象站能夠準確采集和顯示數據。在那個計算機極為稀缺的年代,編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林宇沒有絲毫退縮,他四處打聽,得知市圖書館有一些關于編程基礎的書籍。于是,每個周末,他都早早起床,倒好幾趟公交車前往圖書館。在圖書館里,他一待就是一整天,如饑似渴地學習編程知識。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圖書館的管理員請教,或者在回家路上,攔住放學的計算機老師虛心求教。
經過幾天廢寢忘食的努力,林宇終于成功編寫了程序,讓氣象站能夠實時顯示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信息。可就在他們即將大功告成時,新的狀況出現了。氣象站的顯示屏突然出了故障,無法正常顯示數據。此時距離科技節開幕只剩下一天時間,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張峰急得直跺腳:“這可怎么辦?明天就要展示了,現在顯示屏壞了,咱們這么久的努力都要泡湯了。”
陳陽強壓著內心的焦急,冷靜思考,突然靈機一動:“咱們學校的電子社團不是有不少電子設備嗎?說不定他們那兒有備用的顯示屏,咱們去借借看?!庇谑牵肆⒖虥_向電子社團活動室。幸運的是,社團負責人非常熱情,了解他們的情況后,毫不猶豫地借給他們一個合適的顯示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智能氣象站終于趕在科技節開幕前完成了。當看到氣象站準確地顯示出各種氣象數據時,三人激動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科技節當天,校園里熱鬧得像炸開了鍋。各個班級的科技作品擺滿了展示區,有用木頭和橡皮筋制作的簡易動力小車,有用廢棄罐頭盒做成的簡易收音機,還有用鏡子和紙盒搭建的簡易潛望鏡。陳陽、張峰和林宇小心翼翼地將智能氣象站搬到展示區。他們的作品一亮相,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眾多目光。同學們紛紛圍過來,好奇地詢問氣象站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三人耐心地為大家講解,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仿佛在講述一段無比精彩的冒險故事。
評委老師們也對他們的作品贊不絕口。一位白發蒼蒼的評委老師問道:“這個智能氣象站做得非常精致,功能齊全,實用性還強。你們在制作過程中肯定遇到了不少困難吧?”陳陽回答道:“是的,老師。我們碰到了好多難題,但我們沒放棄,通過查閱資料、請教老師和同學,最后才成功完成了作品。”評委老師滿意地點點頭:“很好,希望你們能一直保持這種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精神。”
經過激烈的角逐,陳陽、張峰和林宇的智能氣象站榮獲科技節一等獎。當他們站在領獎臺上,接過獎狀的那一刻,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臺下,軍區大院的家長們和同學們掌聲雷動,為他們送上最真摯的祝賀。
這次科技節的經歷,不僅讓陳陽三人在科技知識和實踐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強大力量。在面對困難時,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跨不過的坎兒。在軍區大院這個充滿活力與溫暖的大家庭里,他們的成長故事還在繼續書寫,未來還有數不清的挑戰和機遇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此后,他們對科技的熱愛愈發熾熱。課余時間,他們一頭扎進各種科學小實驗里,嘗試制作更多有趣的科技作品。陳陽對機械結構產生了濃厚興趣,常常擺弄一些小零件,嘗試組裝簡單的機械裝置;張峰則迷上了光學,用鏡子和透鏡制作各種有趣的光學儀器;林宇繼續深入鉆研電子電路和編程知識,不斷改進他們的智能氣象站。
在軍區大院寧靜的夜晚,常常能看到他們三人圍坐在一起,就著昏黃的燈光,熱烈討論著新的創意和想法。他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在科技的浩瀚海洋里盡情遨游,為他們的童年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