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京諸事
早期于《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作品里,他贊孔子“周文孔丘身能正”,視其為道德典范,還引《中庸》《論語》內容佐證基督教教義。
如《百正歌》稱孔子“服教三千,乃以正化不正”。
1847年在廣西傳教時,雖撤去孔子牌位,但仍允許信徒閱讀儒家經典,甚至號召“名儒學士”加入起義。
然而,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天王便施行激進的反儒反傳統策略。
他下令“凡一切孔孟,諸子百家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嚴禁買賣、閱讀儒家及諸子百家典籍,違令者處死。
同年修訂《太平詔書》,刪去所有正面提及孔孟的內容,僅留批判性文字。稱孔子為“妖”,認為儒家經典“教人糊涂”,宣稱“四書十三經,甚多差謬”。
1853年底,洪天王成立刪書衙,將儒家經典從科舉考試中剔除,一心以《圣經》和自己的著作為核心,構建他魔改后的基D一神教社會。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而東王從始至終秉持反對全盤否定儒家的務實政治策略。
1853年5月,東王假托“天父下凡”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中庸》),‘事父能竭其力’(《論語》)尚非妖話,未便一概全廢”。
1854年初,他再次以天父名義強調“四書十三經,闡發天情性理者甚多”,要求保留儒家經典。
打下武昌期間,東王拜謁孔廟,公開表達對儒家文化的尊重。
他要求刪書衙保留儒家經典中“合于正道忠孝”的內容,深知儒家倫理(如忠君孝親)有助于維護統治秩序,反對洪秀全的極端焚書政策。
稱“歷代史鑒,褒善貶惡……大有關于人心世道”,主張以儒家經典教化民眾。
洪天王將儒家視為與拜上帝教對立的“妖術”,妄圖摧毀傳統文化以建立純宗教化社會;
東王則認識到儒家思想對鞏固政權的作用,主張“刪改留用”而非全盤否定,并借“天父下凡”這一宗教權威壓制洪秀全的極端政策。
就在南京城中洪楊二人你來我往,暗中較勁之時,太平天國迎來戰略大發展階段。
西征戰場,石達開已攻克安慶,正全力攻打據守九江的駱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