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魏國公府內
“遵命!”
朱元璋這才嘆了口氣:
“自從朕給你弟弟們分封王位那天起,就一直有人在議論紛紛。”
“令親王帶兵而非舊將,確實削減了幾位功臣手中的軍權。”
“把戍邊殺敵的職責交給自己的兒子,那些人卻不盡感激。”
朱標稍稍頷首,“只是老四這回著實不當,幾年后他便要同二弟三弟五弟前往封地領軍。
”
“此事件若鬧大,定會被言官抓住不放,雖說五弟借此立下功勞倒無甚影響,可老四就不一樣了。”
“光是因輕率莽撞這點,老四便再無望去北平,還可能連累二弟和三弟。”
朱元璋面沉如水:“真有人想與朕對著干,就先讓涂節把那幾個叔伯給提出來。
”
“倒要瞧瞧,是皇子擅自出宮嚴重還是勛貴違法更加不容寬恕。”
朱標微蹙眉頭,覺得如此處理似乎不妥,略顯遲疑地問:
“父皇說得是,不過這樣一來怕會對幾位叔伯…”
朱元璋淡哼一聲:
“丹書鐵券本就是為今日而賜,他們雖得特赦但也該知所止。”
說罷注視著朱標:
“這份情就留給老大你吧。”
朱標再次點頭應道:
“是,兒臣明白。”
朱元璋接下去說道:
“他們既是你臣子又為你的長輩,總要先給你留些余地。”
“朕不愿做趙匡胤所謂的杯酒釋兵權這般軟弱,兵權原本就是朕的,何必向臣子乞求歸還。”
“但朕也不想學劉邦,當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里,除了蕭何哪個落得好?”
當時的朱元璋對故交舊友仍是眷念頗深。
即便察覺昔日同生共死的戰友們漸漸有了改變,他的內心也因此愈發壓抑。
朱標好似明白了父皇的心境卻不知怎么開導只能拱手言道:
“父皇說的是,若沒什么吩咐,兒臣就告退了。
徐叔那邊已允諾一旦有關于老四的消息便立刻上報。”
“兒臣打算先行處理紅薯土豆的事,這兩物對大明的未來意義重大,不敢輕忽怠慢。”
聽完朱標的話,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
待朱標退下后。
殿內傳來朱元璋長長的嘆息聲。
這聲音中夾雜著諸多復雜的情感—無奈、傷痛、緬懷,
最多的卻是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