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湖廣六營
等到湖廣兵抵達樊城的時候,時間已經是到了崇禎十三年的八月初二。
原先隸屬于陳洪范統管的湖廣兵一共有八千余人,由六營兵馬組成,兩個參將的援兵營,四個游擊的游兵營。
這八千人是實際上的人數,兵冊上領餉的人數有一萬兩千余人。吃空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朝廷發下的軍餉本來就會短缺一部分。
朝廷每季發下來的餉銀,如果是足額發放給底下軍卒,只夠發九千人的份,根本就不會按照一萬兩萬千人去發。
而且這還是如今戰時,因為此前有楊嗣昌在,才能夠請到這么多的餉銀。
要是在往年平時,欠餉就是常態,發下來的餉銀糧食,連養家糊口都不夠。
如果是真只報八千人上去,到時候西北風都喝不到。明末的時局,有的時候不是底層的將校想要吃空餉,喝兵血,而是時局和現實逼迫著他們去吃空餉、喝兵血。
像陳望所領的漢中軍不吃空餉,足額發放餉銀的部隊,實際上才是不正常的異類。
陳望現在之所以能夠養這么多兵馬,最初也是靠著繳獲而來的金銀作為第一筆啟動資金,后續則是在成為了鎮將之后,借用手中的權利去收攬錢財。
無論是九邊的營鎮還是內地的營鎮,大部分的營將都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只不過九邊的格局已定,礦山、田畝這些都被當地的將門和豪族把持,而想要鹽鐵的買賣,則是官方所壟斷,非是總兵一級根本就沒有資格參與。
所以在邊關,很多將校暗中與北地的蒙古部落也多有交易,就是為了賺取金錢。
這樣的情況在明朝中后期根本就是屢禁不絕。內地的營鎮,隨著文重武輕的格局產生,他們的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小,根本就沒有辦法賺取到大量的錢財。
而陳望在漢中府任鎮將,之所以能夠收取這么多的田畝和礦山,同時還壟斷境內的私鹽貿易和關卡稅收。
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流寇的破壞,打破了舊有的秩序。無論是漢中府還是鄖陽府,還是現在河南等地,都是因為有流寇先一步的破壞,所以才給了陳望趁虛而入的機會。
而手中的兵權,和與日俱增的地位,則是讓陳望能夠牢牢的把持著這些財富,讓人不敢窺視。
襄陽城外,千帆竟渡。大量的軍兵正通過舟船開始登陸,襄陽城西的渡口也被盡數占領,一面又一面的火紅色旌旗在水畔被豎起。
張獻忠攻陷了襄陽,但是卻并沒有任何的水師。原先襄陽城內是有一支水師存在,在襄陽城陷的時候,停靠在漢水渡口的水師自然是不會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