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北直隸,京師。
崇禎詔令楊嗣昌南下督師平寇,賜尚方寶劍,授其便宜行事。
各省兵馬自督、撫、鎮以下俱聽節制,副總兵、參將以下即以賜劍從事,其敕印等項,都速與辦給。
九月四日。
崇禎于平臺召見楊嗣昌其餞行,手觴三爵,甚至專門為其寫下了一首詩送行:
“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九月六日。
楊嗣昌領五軍營精騎百名,辭京南下,輕裝簡行一路疾行。
九月二十九日。
二十三天時間,楊嗣昌便已經是帶著崇禎的詔書,抵達了襄陽。
離開京師的時候,楊嗣昌一共帶了一百余名五軍營的騎兵作為護衛,算上幕僚和協助督理的官員,一共不過一百五十人。
不過進入襄陽的時候,跟隨著楊嗣昌的從者,卻是已經超過了千騎。
這多出的一千余名騎兵正是祖大弼、曹變蛟、賀人龍,還有陳望四人的親衛騎兵。
陳望等人雖然先行,但是眾人軍中都有不少的步兵,因此行軍速度并不快。
而后因為當時的清軍南下的劫掠,北直隸、山東等地皆已糜爛,糧草補給不足。
很多時候也沒有辦法行軍,只能是沿著運河暫時扎營等待。
就是這樣,很多時候眾人也是饑一頓飽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