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大營此時已經是沸反盈天,無數的甲兵在旌旗的指引之下士從各處的營帳之中涌動而出。
一道道火紅色的溪流不斷向前,不斷流動,流經各處的營盤匯聚成一方又一方的大陣。
紅纓紅衣紅戰旗。
從大青山上往下望去,只覺四面八方皆是一片赤紅之色。
多爾袞站在青山關段長城的七十二券樓上,整個戰局皆是被他盡收于眼底。
七十二券樓,修筑于青山關南側山頂的長城上,次樓跨城墻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
下部為基座,用大條石砌成,高與城墻相同。
中層是空心部分,既是屯兵之所,也可以有防御的用途。
沿樓內西側僅供一人通行的磚砌樓梯可到上曾樓頂,即為上層。
上層的中央建有樓櫓,樓櫓上面建有房頂建筑,四周環以垛口,供士兵放哨、瞭望敵情、遮風避雨之用。
因為此樓的窗、門、梯、瞭望孔、樓內結構墻及內中的壁櫥、樓頂上哨房等券,共有七十二個卷拱,故此得名。
此樓是當初戚繼光任職薊州鎮總兵官,鎮守北疆之時所筑。
戚繼光鎮守北疆之時,這座敵樓屹立于長城之上,牢牢的護佑著邊防的安全,沒有人讓任何一名敵人越過敵樓半步。
但是數十年已經過去,張居正,海瑞,俞大猷、戚繼光這些名臣良將都已經離世多年。
那個璀璨的時代已經落幕,曾經雄踞天下,威服四海的明帝國,現如今也已經是日暮西山。
內憂外患,天災動蕩,長夜將至……
甚至連整個華夏的文明都在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