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包圍
真定南郊,城外的清軍的騎兵和明軍的先鋒騎兵,雙方都保持著極大的克制。
雙方的交鋒僅限于小規模的纏斗和游斗,都在試探對方的實力,并沒有出現大規模騎陣交鋒的情況。
“建奴騎兵比我們要多,騎陣交鋒我們吃虧,占不了什么便宜,而且建奴陣中有不少的盾車,只靠騎兵也破不了陣,只能等后續步卒趕到?!?br/>
曹文詔和清軍交手過多次,對于清軍的戰法和優劣了如指掌,低聲的向著孫傳庭諫言道。
雖然在行軍的路上盡量是保持步騎同步,但是步兵受限于腳程的問題還是慢了不少,基本都落在了五六里開外,趕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跟著正藍旗的蒙古兵歸附已久,戰力也不俗?!?br/>
蒙古八旗自然也有強有弱,先歸附的自然要強于后歸附的。
能夠跟著正藍旗的蒙古騎兵,多是先歸附的蒙古人,基本都是原來臣服于察哈的科爾沁、烏魯特部落,還有部分喀爾喀蒙古。
林丹汗死后,漠南蒙古敗亡,林丹汗之子額哲奉傳國玉璽出降,下跪臣服。
如今察哈爾,漠南蒙古大部分都已歸順后,黃臺吉編審喀喇沁、土默特等部的壯丁。
而后以三百人為一牛錄,一百五十箭丁為一佐,五十丁為一馬甲,共分編為十一旗。
其中由原來八旗滿洲下的蒙古牛錄加上新歸附的蒙古壯丁,共分八旗,旗色官制都與八旗滿洲同,以大臣額駙統領。
成為與八旗滿洲并列的蒙古八旗。
黃臺吉要求歸附的蒙古人的衣著、習俗全部要按女真人的標準。
他們在外形上已經與滿洲八旗無異,留著金錢鼠尾,穿著的也是馬褂箭衣,軍律也同樣十分嚴格,比起那些新歸附的外藩蒙古要強得多。
除了這八旗蒙古外,余者三旗便是外藩蒙古,分別是原來的喀喇沁部,還有土默特右翼和土默特左翼。
外藩蒙古三旗一樣隸屬清國,不過地位自然是要低很多。
按照現在的情況絕不能和清軍騎陣交鋒,清軍人人幾乎人人騎馬,而他們一共就只有六千多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