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自己航天公司如何起步?
上輩子,藍箭航天給XX航天動力研究所的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給挖了,被蓋上了“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的大帽子,鬧得沸沸揚揚,一度上了熱搜。
文章中還暗示其離職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視,而加入民營航天公司后卻是年薪百萬的待遇,直指國企研究院人才機制低效的問題,并且批評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干不得已離職。
張小平離職事件發酵一整天之后,XX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聲明稱“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
這種事情,其他民營航天公司好做,陳平江卻不好做。
與其如此,倒不如大張旗鼓的去要要人。
畢竟,從軍民融合開始,國企人員流失是避不可免的。
這些人才在國企里被培養的差不多了,也掌握著一定的技術、平臺和資源,跳出去能拿到更高的待遇,而且很快上手,有項目可干。
既然如此,誰愿意被困住。
事實上,后來幾年,航天國企人才流失,確實比較嚴重,而且主要集中于35歲以下的中青年骨干群體。其中,工藝、技能人才隊伍中青年骨干流失現象尤為突出。
陳平江不要,其他公司也會要,甚至這些人才遲早會流失到海外。
待遇差距是上述人士跳槽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陳平江清楚的記得,那篇文章里介紹道:“某地一個搞航天航空相關領域的所,去年一個事業部一下子就走了20多個,全鍋被端走去了民企,待遇直接翻兩到三倍。國企內一般小項目的總師,平均薪資大概就是十幾二十萬。如果跳民企呢,至少可以開到30至50萬。副總工程師在國企拿二十幾萬,調到民企拿到上百萬的也很多見。”
想到這,陳平江打算明天去找航天局的領導坐坐,探探口風。
這一招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只要能拉來人,起碼也是高級人才。
這類人才一般都涉密的,就算想要離職,光脫密都要幾年時間。
時間才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