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抖音內測版
張一鳴介紹道:“直播功能以及抖音商城這些,我們將會在后續版本推出。”
陳平江看了半天后,將手機擱在一旁:“app本身沒什么問題,也都是一些最基礎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核心算法和內容,以及你們是如何推廣運營的。”
陳平江這話沒錯,抖音、快手乃至后來的騰訊視頻在功能上沒啥差異化,最本質的區別還在于內容上,這也是抖音成功的根本。
上輩子,抖音要到2016年夏天才會面世,其過程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前期的數據表現其實并不好,字節跳動團隊不少人都建議放棄,最終還是張一鳴拍板堅持了下來。
堅持的理由也很簡單。
邏輯上正確的事兒一定是對的,別人已經驗證過這條路可行,沒做好只能是自己的問題。
這里所謂的“別人”是誰呢?
自然是快手和。
前者就不必說了,就說。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家海外公司。
實際上這是一家創始于滬上的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2014年初就問世了,比抖音足足早了兩年半。只不過它初期深耕的是北美市場。
很多人知道是TikTok前身,但真實的順序是:字節跳動先看到的產品,接著選擇在國內做抖音,然后又反過來收購,最后把改成了TikTok。
當時勢頭非常好,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美國AppStore排名第一,所以它是中國出海的一個里程碑。
在之前,中國還是以工具軟件出海為主,因為工具軟件不需要兼容國外文化,但是開天辟地的。
當時其實沒多少競品,最類似的競品可能是一家叫做Vine的軟件。
Vine主打7秒鐘短視頻,2012年上線,但因為做的太早,成了先烈,它巔峰期也有著過億用戶。
當年發展很順,但也遇到了增長困境,當時它主要是基于音樂的玩法,相對單一了些,基本上就是放一段音樂然后對口型做動作假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