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拜訪高銘老師
這些東西就是一個申請表,是考古專業77-78級兩個班的學生湊熱鬧一般填上去的。
其中最熱心的就是王訊他們。
主要是以78級的學生最熱衷,他們剛剛入學,對社團活動更加熱衷一些,當然,77級也有學生參與。
不然社團五十多號人,去哪里找來的?。?br/>
他們倆個班也就47個人,幾乎兩個班的學生都相應古建保護號召全部簽名,社團一成立就會自動成為社團成員。
至于考古專業以外的成員,就是被王訊他們忽悠過來的,比如,黎新葉跟方靈倆人都直接加入其中,此外,歷史專業也有個別同學加入,勉強湊到五十多人,之前,王訊告訴蘇亦社團已經拉起百來號人,完全就是夸大。
但新成立的社團有五十多號成員,已經很難得了。
社團程序走完,在社團辦公室還有他們一張桌子當辦公室,學生會這邊還幫忙制作社團銘牌,要求每一次社團活動日都要有社團成員值班以及舉辦社團活動。
此外,還要擬定一些社團規章制度。
這些事情,蘇亦都扔給王訊來處理,誰讓整個社團就是他打招蘇亦的名號拉起來的呢。
蘇亦的重心,在學業,而不在社團活動。
但文學社活動日他分享的詩與歌,帶給蘇亦的影響,并沒有止步于學生會這邊。
下午跟歷史專業的學生上課,蘇亦一教室,就不斷有人跟他打招呼。
有人說,“小師兄《一棵開花的樹》寫的真好,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家中種的棗樹?!?br/>
有同學起哄道,“魯迅先生的《秋夜》是吧,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br/>
難不成這個年代兩棵棗樹這個梗已經開始流行了?
有同學問,“小師兄,可以告訴我,你是這么想起來要寫《一棵開花的樹》這首詩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