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周禮·冬官考工記
“為什么會有這個別名?那是因為《考工記》就是出自《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篇。那么《周禮》又是一本什么書呢?我為什么要跟大家提及《周禮》與《考工記》呢?”
眾人都期待接下來的答案。
蘇亦也期待。
要是不用寫論文不用交作業,聽宿先生的課,還是很舒服的。
然而,就在蘇亦聚精會神,豎耳聆聽的時候,他卻被宿先生喊起來了。
“蘇亦,你來說說這其中的關系。”
猝不及防。
又是提問。
這種無處不在的考察學問的方式,確實北大諸位先生諸位喜歡的方式。
既然被提問了。
蘇亦還能怎么辦。
只能站起來唄。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一般認為是周公旦所著,這點有待考證。因為東漢末年大儒鄭玄做注,而使之一躍成為三禮之首,更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至于為什么提到周禮,前面宿先生其實已經給出答案,什么答案呢?”
“宿先生剛才說,三國至隋唐時期的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從南北對峙到南北統一兩個階段,這種階段性的變化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體現,其焦點集中在如何通過對周禮古制的尊崇與模仿進行皇權的正朔建設。”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為何各個歷史朝代都要對周禮古制的尊崇與模仿進行皇權的正朔建設呢?”
“那是因為其制度設計之指向,乃是社會轉型的趨向。正因為這樣,《周禮》的實際影響是在后來的皇權時代。舉個簡單的例子,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怎么來的?”
“其實六部就是仿照《周禮》六官而設置的;唐代將六部定名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至清。因為《周禮》在漢代最初叫做《周官》,最早見于《漢書·河間獻王傳》,后來被劉歆更名為《周禮》,劉歆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還有另外一個別名叫劉秀,沒有錯,就是跟光武帝同名的劉秀,劉歆的具體情況我就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