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動物考古
“大熊貓,國寶還曾經是古人類的食物?古人類那么豪橫?”
1988年我國將大熊貓列為國家1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寶”只是一種稱謂,是習慣用法。
所以,這個年代的食鐵獸被稱為國寶,也沒毛病。
蘇亦繼續說,“大家熟悉的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官渡智人等數十處遺址里,亦有人與熊貓同行的記錄,在重慶的奉節、巫山等地的古人類遺址中,專家們也發現過屬于大熊貓的骨骼化石。但在人與熊貓同行的歲月里,彼此之間的關系并非一帆風順,從最初的和諧相處到成為餐桌食物,再到國寶相待,大熊貓一直與人類形影不離。在100萬-1萬年前的這個時段里,正是在重慶盛產的巴氏熊貓繁衍的鼎盛期,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高度發展期。”
說到這里,蘇亦停頓一下,“大家是不是好奇我為什么突然跑去說熊貓啊?”
“其實,咱們研究舊石器時代考古,并不僅僅是古人類,也可以從動物考古方面入手,如果大家未來對動物考古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研究這個方向,咱們國內做動物考古研究的學者,應該是沒有的。嗯,跑題了,咱們先回到元謀人身上。”
國內專門研究動物考古的學者,黃妘萍算一個,而且她現在就是呂遵鍔的研究生。
然而,聽到蘇亦這話,呂遵鍔的眼睛一亮,“你小子這個想法可以啊,動物考古?沒有想到你的想法竟然怎么朝前,你不跟我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可惜了,不然,我都可以介紹你認識裴老。”
裴老現在身體大不如前了,估計很難有精力去帶研究,但,認識一下,還是沒問題的,提攜一下蘇亦這樣的后輩一點問題都沒有,不跟裴老學習跟賈蘭坡院士也是可以的。
都是古人類學和史前考古的大拿。
蘇亦露出憨笑,“妘萍師姐,也很厲害的。”
這點毋容置疑。
對于自己的弟子+未來的老婆,呂遵鍔是極其滿意的。
既然蘇亦這個臭小子不敢自己學舊石器時代考古,他又提出動物考古這個分支,那么這個光榮的任務就必須落在黃妘萍的身上了。
蘇亦要知道陰差陽錯之間,自己促進了黃妘萍研究動物考古,肯定會哭笑不得。
誰又能想到未來北大考古系大名鼎鼎的黃奶奶,一個在考古課堂上一言不合就用石器手刃小白兔的存在,竟然會是在自己的無心之語而誕生了呢。
蘇亦不知道,要是自己,他肯定自傲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