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奇才金克木
跟季羨林一樣,金克木也是北大東語系的創始人之一。
只不過,相比季羨林的鼎鼎大名,同在北京大學東語系、同樣研究印度文化的金克木,并不那么廣為人知。
或者大多數人聽過金克木的名字,就是從未名四老開始。
未名四老,燕園曾經住著4位老先生,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張中行。人稱“未名四老”。4位先生實則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潤園。還曾經被卞毓方在文章中稱為朗潤園四老。
其實,也可以稱為燕園四老。
那時候,這四位老爺子都很喜歡在未名湖畔散步,后來搬家就很少回燕園了。
前世,蘇亦去北大的時候,這幾位先生都已經全部離世。
甚至在蘇亦接觸的這些老先生之中,宿白先生是最為長壽的,就算如此,18年的時候也走了。
除了張中行先生,蘇亦對未名四老的三位都不陌生。
不過唯一打過交道的就是鄧廣銘先生。季羨林先生也只有在開學典禮遠遠見過一面。
啥時候,能私底下見到對方未可知。
蘇亦這一次過來東語系蹭課,主要是奔著金克木先生過來的。
說起金克木,這位老爺子的一生頗為傳奇,尤其是他的求學經歷。之前蘇亦感慨于賈蘭平高中畢業獲得院士頭銜,其實這位老爺子更狠,初中沒畢業就能夠稱為北大的教授,這樣的人才從北大創立以后其實也沒有多少個。
唯一跟金克木經歷相似的就只有沈從文先生了。
不過沈從文先生現在已經離開北大被調任歷博。
巧合的是,他倆都當過北大的旁聽生。
民國時期的北大旁聽生,日后成為大師的不在少數。那個年代能去北大當旁聽生本來就不是普通人,嗯,這個制度好像在08年還是什么時候被取消了。現在去北大蹭課,沒有熟人帶過去,就困難的要命了。
蘇亦曾經聽到一個好玩的故事,那個時候,北大除了旁聽生之外,還有偷聽生。